他叫呂明喜,大家習慣上稱他為“喜子”,一來這是他名字的最后一個字,叫著順口。二來也是褒揚他熱心快腸、喜歡幫助別人的昵稱。
?
“喜子”中專畢業后到了湖北125隊,曾先后從事鉆探、工程勘察等野外工作,因為他干活勤奮踏實,1996年經大家推薦參加電工培訓后調至隊部,轉行開始從事起了水電管理工作,屈指一算,到現在差不多快20年了。在這個平凡崗位上,他盡心盡責、兢兢業業,像一支默默吐絲的春蠶編織著一個后勤服務人員的夢想與追求。
?
125隊隊部在宜昌,占地約60畝。上世紀80年代,由于當時房屋較少,用電負荷相對較小,隊上僅配有一臺150千瓦的變壓器。但后來因局部調整和產業轉型以及野外隊伍的回撤,隊部的辦公用房、職工住房逐年增多,用電負荷和容量也是逐年攀升。為保障單位工作和職工生活用電,125隊曾籌措資金先后3次擴容和對單位內全部電路進行綜合改造。從跑電力部門聯系、主線改造方案制定,到現場監督、指揮施工都是“喜子”一人完成,累計改造線路總長度10000余米。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整天是忙里忙外,臉曬黑了,腿也跑細了,但看到改造后能為單位減少用電損失近百萬元,他覺得很開心。
?
?水電管理不僅是個苦活、累活,也是個需要用心值守的耐心活。電路水路故障往往無法預料,不管白天黑夜,還是寒冬酷暑,隨時都可能出現問題。
?
單位離退休職工較多,并且許多離退休職工的子女都不在身邊,每次家中遇到一些生活中的小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喊“喜子”幫忙,比如家住11號樓的黔師傅家中電線線路老化,打個電話,他馬上去修好了;14號樓的王師傅家水管漏水,打個電話,他拿著扳手上門了;17號樓的譚師傅腿腳不便從床上跌下來了,打個電話,又是他趕過去了……,“遇事找喜子”已成了這些老同志的一個習慣。
?
有關“喜子”的故事,職工們講得真是太多太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