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平凡的世界》連續劇熱播時,仿佛記憶又帶回了十年前我第一次在一個暑假百無聊賴時讀到這本書,我所讀的這個《平凡的世界》版本非常簡單,簡單到沒有序,沒有前言,沒有后記,只有平凡的土黃色包裝和六章鉛字,一切都是這么契合:這同樣也是一本如此平凡的書,沒有華麗的比喻和排比,沒有驚心動魄的轉折和情節,沒有花前月下的愛情和不可思議的奇遇,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平凡的世界里,一群平凡的人的平凡的故事,可是這本書本身又在時間的洗練下,在心中變得那么不平凡,讀過它之后,你就會發現,平凡中蘊含的偉大,是多么深沉而又厚重,而這部書本身,就是一部贊美普通勞動者之歌。
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這本書的開頭,在那個雨雪交加的日子里,縮著脖子,向兩個高粱面饃走去的瘦高少年。我不知道這本書剛剛問世時,當時的讀者是以怎樣的心態來閱讀它的,但對于我這樣一個很少讀國內80年代小說的人來說,這樣的閱讀體驗充滿了新鮮感,也充滿了失落感,新鮮,是因為失落,現在的作家有多少會寫出讓人一次次失落的作品呢?在這個娛樂大眾的時代,書籍早已經成了一種消費品,更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一種娛樂消費品,有哪本書敢把現實就這么無情地攤開在你眼前呢?毫無疑問的是,這本《平凡的世界》做到了,它是如此忠實而正直地記錄了那個劇變的時代和那群形形色色的人,這部書中的一切都是那么地來之不易——愛情,歷經挫折,苦難多多;事業,荊棘滿途,舉步維艱;而社會的現實,更是千瘡百孔。沒錯,這就是那個“平凡的世界”,一切浪漫主義都灰飛煙滅,在現實的記敘中,只是幾個農民,鋤著地,挖著煤,想通過自己的奮斗,過好自己的人生。這么真實,這么卑微,卻像晨星一樣,照亮了生命的天空。
活著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對于平凡的人們來講,要想有意義地活著,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選擇如何活著又更加是對心靈的考驗。《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們,無論是孫少安從饑餓中的掙扎到成為企業家,還是孫少平從高中生到成為挖煤工,歷經的苦痛和考驗不僅僅是肉體上的,而更多是心靈上的——抉擇。在我們患得患失的時候,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們真正聽從的只有自己的心靈。當少安決定拒絕潤葉而去山西相親的時候,當他率先提出分產到組的時候,當他決定冒險開辦磚窯的時候,當他在致富后,走到村中的小學,想起他在這里度過的貧困而又快樂的童年,決定重修校舍的時候,他聽從了自己的心靈,而不是計較一時的得失起伏。同樣,當少安在決定離開家門自己出去闖蕩的時候,當他決定出賣力氣徹底變為一個攬工小子的時候,當他決定照顧師傅留下的孤兒寡母的時候,當他在井下奮不顧身地推開工友的時候,當他拒絕留在省城,拒絕了金秀的愛情,而義無反顧地回到礦井的時候,他也聽從了自己的心靈。很多時候,他們甚至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些選擇——就如同他的曉霞沒有一點猶豫就跳入了滔滔的洪水之中一樣。這些選擇說不上多高貴,更與偉大沾不上一點邊,因為選擇本身就是每個普通生命的一個部分。可正是無數這些平凡人看似與大局無關的選擇,匯聚成整個社會的洪流,是進步還是倒退,是口號還是實干,是為己還是利他,這些選擇之所以讓我們動容,正因為這是發自平凡心靈的光亮,在貧困、痛苦中,在物欲橫流的現實中,在誘惑與聲色犬馬中,這光亮照向回到本初的路,回到善良,回到淳樸,回到勞動,回到感恩,回到勇敢,回到自強。看到這些,不禁問自己,是不是從平常的點點滴滴中發現平凡的光彩,從平凡中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小溪流,在后來的工作中,無論是在做什么,常常想到《平凡的世界》帶給自己心靈的洗滌與震撼,讓自己處于一顆平凡心,堅持自己的選擇,保持不斷前進的動力。 ????????????
在看《平凡的世界》之前,我一直覺得那個所處的時代與自己的關聯不大,能引起多大的共鳴呢?可是看過了《平凡的世界》,我卻感到,一個平凡的人的艱辛,恐怕不比身懷絕技的人少,而要活得有意義,要付出的代價,更肯定是前者要高得多,它從情感和心智上都會交給你如何自立,如何勇敢地面對人生,理智地面對情感,有的只是背石塊的時候脊背上的劇痛,有的只是面對一家老小嗷嗷待哺時的使命感,有的只是睡在一堆皮棉絮里還要看書的酸澀,有的只是勞動再勞動,付出再付出,在苦難中汲取力量,在汗水中收獲滿足,然后你會恍然大悟,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難,不是也應該保持這樣的“平凡”之心么!
在平凡中體會平凡,以平凡之心需找不平凡,做一個平凡人,保持一顆火熱心,這就是我體會到的人生意義。
?
?
下一篇:[企業故事會] 我和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