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技術根據不同種類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物理化學特性,以及不同礦物之間的賦存形式,充分運用與顆粒特性相匹配的機械粉磨功能,逐級遞減顆粒表面,通過干選技術有效分離和提取有價金屬礦物組分,結合物理及化學特性實現對物料的深度活化處置,最終將工業固體廢棄物轉化為適用于建材礦物原料的再生資源,使礦產資源得到高效高值綜合利用。
目前,該技術已在全國7個省份30多家公司企業得到應用,相關企業均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相關技術成熟,產品性能優異,達到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最好水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市場競爭力。通過現場調試經驗的不斷積累,系統穩定性及協調性已趨于完善,并已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能耗指標有效降低,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系統運行效率、產品性能及綜合利用價值大幅提升。
山東順興水泥股份有限公司(45萬噸水泥與礦渣集成粉磨線)采用該技術后,在2012年實現新增產值2.35億元,銷售收入2.76億元,創利稅4800多萬元,新安排職工就業268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該技術主要針對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的高效資源化處置及循環利用,具體包括鋼渣、礦渣、鐵合金渣、礦山尾礦等亟需處置的固體廢棄物,通過資源化處置與活化改性,可大規模應用于建筑材料領域。截至目前,我國尾礦累計堆存量高達150億噸,綜合利用率則不足20%;鋼鐵行業冶煉廢渣包括高爐渣、鋼渣、合金渣,僅2013年,總產生量就達4.16億噸。如果將這些固體廢棄物進行處置與轉化,將會帶來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因此該技術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及意義。
[本技術選自于自然資源部關于《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19 年版)》的公告 ,工作支撐單位: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
技術推薦單位:湖北省自然資源廳
技術申報單位:湖北大學
上一篇:推動溫泉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