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近日發布《“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突出抓好工業清潔生產、加快推行農業清潔生產、積極推動其他領域清潔生產、加強清潔生產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深化清潔生產推行模式創新5個方面共提出15條實施細則。《方案》提出,到2025年,清潔生產整體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清潔生產產業不斷壯大。
《方案》提出,加快燃料原材料清潔替代。加大清潔能源推廣應用,提高工業領域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對以煤炭、石油焦、重油、渣油、蘭炭等為燃料的工業爐窯、自備燃煤電廠及燃煤鍋爐,積極推進清潔低碳能源、工業余熱等替代。因地制宜推行熱電聯產“一區一熱源”等園區集中供能模式,替代小散工業燃煤鍋爐,減少煤炭用量,實現大氣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源頭削減。推進原輔材料無害化替代。
《方案》提出,大力推進重點行業清潔低碳改造。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推動能源、鋼鐵、焦化、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印染、造紙、化學原料藥、電鍍、農副食品加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一行一策”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存量企業及園區實施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系統性清潔生產改造。在國家統一規劃的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率先達峰。在鋼鐵、焦化、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行業選擇 100 家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工程建設,推動一批重點企業達到國際清潔生產領先水平。
《方案》提出,深化清潔生產推行模式創新,探索清潔生產區域協同推進。在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重大戰略中,探索建立清潔生產協同推進機制,統一清潔生產評價認證和審核要求,聯合開展技術推廣,協同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等區域重點實施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行業清潔生產改造,推動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長江、黃河等流域重點實施造紙、印染、化學原料藥、農副食品加工等行業清潔生產改造,減少氨氮和磷污染物排放。 (馬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