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王瓊杰
“關鍵金屬礦產在新興產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要解決其開發利用難題,必須在關鍵金屬礦產成礦理論、指導找礦、分離理論三方面實現突破。”在近日召開的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戰略性礦產和礦物新材料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胡瑞忠表示。
胡瑞忠說,關鍵礦產主要指現今社會必須安全供應且存在高風險的礦產,盡管各國政府定義的關鍵礦產有所不同,關鍵礦產清單不斷更新,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主要以“四稀”(稀有、稀土、稀散和稀貴金屬)礦產為主。關鍵礦產因其獨特的材料性能(極度耐熱、難熔、耐腐蝕以及優良的光電磁等)以及儲量有限且空間分布極不平衡造成的稀少,在新興產業高速發展、低碳技術發展迅猛的新形勢下,具有“三性”(不可替代性、爆發性、戰略性)特征,對新興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胡瑞忠表示,我國關鍵礦產資源形勢嚴峻,優勢關鍵礦產傳統優勢不斷減弱,尤其是基礎研究薄弱、資源家底不清、戰略統籌不足等原因,已對我國關鍵礦產資源的準確勘查、高效利用形成嚴重制約。
胡瑞忠認為,礦床學主要研究成礦元素如何從源區析出,通過何種方式運移,怎樣在局部聚集沉淀形成礦床。確定成礦金屬的源-運-聚過程是建立成礦理論的核心。我國傳統大宗金屬礦床成礦理論相對成熟,而關鍵金屬礦產稀、細、伴的主要特征,導致難示蹤、難辨識、難分離,制約了關鍵金屬礦床成礦理論和分離理論的突破。
胡瑞忠表示,科學和分析測試技術的進步,為解決關鍵金屬礦產“三難”創造了條件,要圍繞建立“低豐度金屬元素超常富集過程與驅動機制”核心科學問題,揭示地球系統關鍵金屬元素的源-運-聚過程規律,建立關鍵金屬成礦理論體系,提高關鍵金屬成礦預測水平,預期可在發現關鍵金屬礦床、實現重稀土和稀散金屬礦床理論創新、確定花崗巖-偉晶巖型稀有成礦帶、提出Nb和REE的賦存狀態和高效分離理論等方面有重要突破。
上一篇:北方稀土與中國稀土簽署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