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小記
◎? 朱 杰 楊 勇
“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礦地關系和諧化、修復不拖延、廢料不外運、稅收不外流、群眾不投訴……”這是邵東合達建筑石料用灰巖有限公司報公白云石場礦業轉型綠色發展的目標。從記者日前現場走訪的情況來看,在發展與生態共贏意識的主導下,相關目標建設已日趨成熟,開采日趨規范、管理日趨精細,“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的綠色智慧型礦山樣板打造穩步推進。
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邵陽市共有480家大小規模不等的砂石土礦。通過近3年,特別是今年下半年邵陽市強力推進砂石土礦山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砂石土礦只剩121家,關閉退出359家,全部實現“礦權關閉注銷、開采設施拆除、礦區生態修復”三到位,形成了砂石土礦專項整治“三三三”制工作模式的邵陽經驗,即列入政府“三重點”工作,月月有考核;落實“三張清單”,季季見成效;實現“三個到位”,年年無反彈。
整治現場
列入政府工作“三重點”,高位推動集中整治
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是為子孫計、為后世謀的永續事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邵陽市從2019年開始,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啟動了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前期做了摸清底數、細分類型、懲治非法、規范合法等大量工作。
2021年下半年,該市黨政主要領導雙雙換帥,新任的書記和代市長一以貫之鐵腕推進整治工作。該市政府提出了以重點工作、重點任務、重點項目“三重點”為總抓手的政府工作新思路,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特別是將砂石礦整治列入市政府“三重點”任務清單,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整治行動總指揮,強化了行動領導力量,進一步明確了整治行動時間表、任務書和路徑圖,實行一周一督查、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工作機制,按下了專項整治行動“快進鍵”。
“三張清單”掛圖作戰,履職盡職部門作為
行動指揮體系得到提級,并提出了“總量減少、體量做大、審批提級、國企參與”的基本思路,嚴格控制新設小型礦山,新設礦權一律呈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明責、履責、盡責,將問題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全面開展礦山“大體檢”,落實“一礦一策”,分別開出“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落實清單”,堅決將關閉退出的礦山“管住復綠”,將符合開采條件、符合規劃要求的礦山“管好升級”,全力推進智慧綠色型礦山建設。
開出一張任務清單。以打擊非法開采、整治破壞生態環境的小礦、消除礦山安全隱患、解決礦地矛盾為重點,規范礦石土礦,優化砂石土礦規劃布局。
明確一張責任清單。邵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作為整治工作的主導部門,負責制訂方案、統籌落實,邵陽市發改委、應急管理、生態環境、林業、工信、財政、電力等部門為整治小組成員單位,履行各自職能,配合政府相關行動;縣(市、區)人民政府為整治工作責任主體,負責具體工作執行,縣級自然資源部門負責業務指導,紀檢監察部門負責監督,公檢法司參與工作推進,礦山屬地鄉鎮成立專班,履行一線督促職責。
列出一張落實清單。健全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整改臺賬,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形成強大思想攻勢,不斷提升礦山保護與執法監管水平,持續保持嚴厲打擊非法開采的高壓態勢,壓實各級責任,啟動追責問責機制,依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原則,掛圖作戰,限期完成整治任務。
“三張清單”明確了整體作戰思路,攻堅戰在全市范圍打響,整治成果也隨之遍地開花。邵陽縣委、縣政府以“投入最強力量真治”“采取最大力度嚴治”“推行最實措施長治”的辦法重拳出擊,全縣關閉退出礦山35家,清理清除開采設備35套,復墾綠1263.81畝;綏寧縣積極利用“兩法銜接”平臺,由自然資源部門協同檢察機關啟動公益訴訟,下達檢察建議書,推動問題整改主體責任落實,積極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通過公益訴訟解決了該縣積攢多年的巖腳田碎石場、武陽鑫磊采石廠等礦山修復不到位的歷史欠賬問題。其他縣(市、區)同樣以強有力的措施、以不同手段,大刀闊斧全力推進砂石土礦整治工作。
堅守發展與生態底線,推動企業與民生共贏
“路好走了,環境美了,家門口就能就業,每月能按時結算工資。”在邵東合達報公白云石場務工的楊學民說。楊學民是該礦附近村的村民,像他這樣的本地勞動力占了該礦員工總數的90%以上。近兩年,該礦先后投入8000萬元用于智慧綠色化改造,解決了“復林復綠”“防塵降噪”“節能減排”等主要生態問題,并于今年被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庫,現正全力向“資源循環”“全封閉作業”“數字智能化”等方向升級改造。在此基礎上,該礦還為地方納稅近1000萬元,解決就業150人次,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為當地修路、扶貧等投入約600萬元。
發展是第一要務,但是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統籌好發展與生態的關系,堅持高質量、可持續、惠民生的總要求,確保發展達標、修復同步,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滿意,就能畫好普惠民生的最大“同心圓”。
邵陽市堅持把綠色發展要求落實到礦業開采開發利用全過程,遵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和砂石土礦專項規劃中的綠色發展原則,提出“著眼長遠、符合實際、因地制宜”的綠色礦山產業建設模式,通過落實“合理制定計劃、加大監管力度、嚴格考核機制、堅持準入門檻、加強宣傳教育”等措施,力爭在2022年底全市所有生產礦山全部達到省級或國家級綠色礦山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