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reiiu"></menuitem>
      <samp id="reiiu"></samp>
      <b id="reiiu"><ins id="reiiu"><ruby id="reiiu"></ruby></ins></b><samp id="reiiu"></samp>
      <menuitem id="reiiu"><strong id="reiiu"></strong></menuitem>

    2.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progress id="reiiu"><bdo id="reiiu"></bdo></progress>
      新聞中心
      news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 綜合利用礦產資源護航“國之大者”
      發布時間:2022-04-15 來源:中國礦業報

        ◎? 本報記者 吳啟華

        今年4月15日,是第7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14年的這一天,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要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作為工業糧食的礦產資源,其安全穩定供應無疑就是“國之大者”。保障礦產資源安全至關重要。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新形勢下,保障礦產資源安全,礦業領域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發揮并且將繼續發揮獨特作用。

        (一)

        黨中央高度重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講話指出,要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水平。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02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審議了國務院關于2020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這份反映國家主要自然資源資產“家底”的報告顯示,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制度,推動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遴選推廣360項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發布124種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礦山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最低指標要求。

        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指標是評價礦山企業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效果的主要指標。2021年底,自然資源部又部署啟動了124個礦種的“三率”標準研究工作,對加快形成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化體系、提高我國資源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義。

        為加快提升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建設了一系列專項示范工程,以調動礦山企業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的積極性。綠色礦山建設、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區)創建、“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截至目前,共有1254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采取各種措施,鼓勵礦山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如,山東鄒城多措并舉提高砂石資源科學利用和依法監管能力,河南駐馬店從礦產開發全產業鏈推進資源保護和利用,黑龍江出臺政策保障礦產資源開發與深加工等。

        (二)

        雖然近年來我國礦產資源采選難度持續增加,但資源利用效率依然處于較高水平。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發布的《全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報告(2020)》顯示,“十三五”期間,礦山企業按照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要求,應用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使礦山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采選技術水平提高明顯,尾礦利用和再生金屬利用量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先進技術及設備的推廣應用把我國礦山開采水平提高到新高度。《全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報告(2020)》顯示,2011-2019年,大規模高強度開采使得鐵礦采出品位下降明顯,地采品位下降了4.6個百分點(從36.2%下降至31.6%),露采品位下降了2個百分點。鐵礦采出品位和入選品位雖逐年下降,但選礦回收率仍維持在75%~85%的較高水平,尾礦品位在10%左右的水平。2018年,銅礦地采回采率超過86%左右,露采回采率超過98%;鉛鋅、錫、銻、鎢等地采回采率均接近或超過91%,有的超過94%,部分礦種露采回采率約95%。有色金屬礦選礦水平穩步提升,選礦科技水平及裝備穩步提升也使得多數礦種尾礦品位有所下降,選礦回收率達到了較高水平。同時,尾礦排放量呈下降趨勢,綜合利用率逐年提高。2019年,全國綜合利用尾礦總量約為4.13億噸,綜合利用率約為32.5%,比2018年提高4.8個百分點。

        從重要礦種開發利用水平來看,都得到穩步提升。《全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報告(2020)》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采收率保持平穩,氣層氣采收率小幅下降;煤炭開采回采率總體達標,入選率超過73%,綜合利用產值增長近1/3;鐵礦開采回采率維持高位,全國鐵礦平均選礦回收率為75.8%;主要有色金屬礦種采選指標穩中向好,大多開采回采率超90%,選礦回收率超85%;金礦選礦回收率均穩定在90%以上,尾礦排放量降低8.3%;非金屬采選指標基本保持穩定,綜合利用產值波動較大。其中,鐵礦隨著一大批采選關鍵技術的突破,選礦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尤其是貧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等復雜難處理鐵礦選礦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部分復雜難處理鐵礦得到了有效利用;煤炭行業典型礦山煤矸石綜合利用成效明顯,煤系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不斷提高。

        (三)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當前,我國礦業面臨的形勢并不十分樂觀。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格局更加多元化,并將繼續呈現分化趨勢。美國、歐盟、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都高度重視礦產資源保障,先后發布了關鍵性礦產資源名錄,制定了相應的資源保障支持措施。從礦業投資環境分析,國際礦業政策進入調整動蕩階段。一些主要礦業國家采取的提高關稅等貿易措施,使我國礦業企業進行國際合作的成本進一步增加。

        從國內看,人均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尚未改變。我國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發現礦產173種,其中具有資源儲量的礦種163個。油氣、鐵、銅等大宗礦產人均儲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對外依存度高。同時,經過10余年的強勁增長之后,2013年以來我國礦業進入調整下行階段,表現在勘查和開發投資上呈現不同程度下降。2020年,全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投入161.61億元,同比減少6.1%。2020年,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減少14.1%,增速較上年放緩38.2個百分點。由于礦業整體投入的不足,礦山企業綜合利用的投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來看,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問題。“三率”水平在不同礦山和不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大中型礦山少,小型礦山和小礦占比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大致呈現東高西低的特點;產量和消費量大,資源儲量小,儲采比與國外礦業大國相比偏低;資源加工高值產品少,初級加工的低值產品多。

        從礦山企業自身來看,由于創新能力不足,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遇到瓶頸。隨著礦山技術進步,我國不少大型裝備已經邁進國際先進行列,但我國礦山數量多、發展水平不平衡,整體技術水平與工藝裝備大型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上有較大差距。礦山先進采選技術主要集中在大中行礦山企業,推廣普及有待加強。同時,隨著綜合利用率的提高,資本投入的邊際效應遞減,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效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企業都會付出更高比例的人、財、物投入,礦山企業技術創新和應用面臨緊迫形勢。

        (四)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礦產資源絕對數量的需求增幅有所下降,開發強度也有所緩和,但需求總量依然長期處于高位。

        根據《國務院關于2020年度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加強能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基地建設,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節約集約技術標準體系。

        面臨嚴峻形勢,《全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報告(2020)》建議,“十四五”時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適應新時代要求,以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開公示為基礎,以礦產資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為目標,健全礦產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管理制度,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指標體系和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構建形成“調查監測數字化、梯級利用標準化、技術推廣常態化、監管服務信息化、配套政策系統化”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新格局,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要落實節約集約戰略,推進礦產資源規模化開采;以資源綜合效益為核心,整體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立部門內外統籌協調機制,強化激勵約束政策合力;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和平臺,推進智能礦山建設;推進政府執政效能建設,健全資源保護利用監督管理。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