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青春向黨。
每一次搏擊風浪的天空下,
都激蕩著青春的旋律;
每一個勇毅前行的足跡中,
都飽含著奮斗的艱辛。
為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激發廣大青年傳承奮斗精神、建功新時代,湖北煤炭地質局團委以“學團史·憶初心·共奮進”為主題,推出【慶祝建團100周年——《百年團史青年說》】特別欄目,聆聽共青團的偉大歷程與光輝成就!帶領廣大青年職工一起學團史、知團情、強信念、踐使命,以青春之聲,頌紅色篇章!
第八期:團旗是這樣飄起來的
本期宣講之星
物測隊測繪院專管
吳曼
為了迎接全國的解放,1949年4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香山召開。大會結束后,團中央根據代表們的要求,做出來了制定團旗、團徽、團歌的決定,并且在當年5月15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了征求團旗、團徽、團歌的啟事。
在此期間,團中央中國青年雜志社的美術編輯婁霜來到北平藝專(今中央美術學院)找到在該校任教的周令釗,跟他商量幫忙設計一個團旗的圖案,該提議立刻被周令釗接受。
婁霜因在團中央工作的關系,對團的知識了解得比較多,對于團旗有自己的想法,他說:“青年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全國的青年們都要團結圍繞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團旗應該體現在黨的領導下這一特點。”經過反復思考,周令釗在腦海中產生了這樣一副形象:一個圓圈圍繞著五角星,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圓圈表示青年們手拉手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他立馬按照這個思路設計了草圖,得到了婁霜的贊許,兩人都很滿意這個設計。當下,婁霜把周令釗設計的團旗圖案帶回了團中央,交給有關部門。后來根據嚴格地評選,幾次修改,團中央從應征的100余種設計圖樣中挑選出幾種樣式,于1950年4月報送黨中央審核批準。在報送的樣式中就包括周令釗設計的團旗圖案。
4月28日,毛澤東在看團旗樣時,在周令釗設計的圖案上批示:“同意此式。”劉少奇也做出批示:“這個好”,周恩來也在圖案上批示:“同意這個”,并具體指示:“須將金黃色圓圈及五角星移下一點,置于紅旗四分之一的中間。”
中央領導在團旗設計方案上做重要批示
(原件藏于中央檔案館)
1950年5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團旗圖樣和制法,說明這個團旗的式樣是: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勝利,左上角綴黃色五角星,五角星周圍環繞以黃色圓形圈,象征中國青年一代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團旗正式誕生,第二天,團旗就出現在慶祝新中國第一個五四青年節的游行隊列里。
1950年5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團旗圖樣和制法
團旗的通用規格有下列三種:
(一)長288厘米,寬192厘米。
(二)長192厘米,寬128厘米。
(三)長96厘米,寬64厘米。
應當使用團旗的情形:
(一)召開團的基層代表大會。
(二)團組織成立儀式。
(三)入團儀式。
(四)超齡離團儀式。
(五)團內舉行的重大慶祝、紀念活動。
團的各級組織舉辦團日活動和面向社會開展重要活動,可以使用團旗。團的各級組織的新媒體平臺,可以使用等比例制作的團旗圖案。
除上述情況外,使用團旗及其圖案包括使用非通用規格團旗須經縣級和縣級以上團的委員會批準。
宣講感悟
吳曼: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國家的繁榮富強離不開一代一代的中國青年的努力奮斗,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要牢記人民和祖國的希望和擔當。我們是“五四青年”,我們有理想,我們有使命感,我們有自信,在理想的土壤中,破土而出,扎根發芽,茁壯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要有建設祖國的使命感,自信積極向上。
我們生于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有責任共同建設祖國,為民族復興貢獻一份力量;時代賦予我們擔當的是使命,對國家,我們都應該有一顆擔當的心。
吾輩青年定將成為祖國的驕傲,新時代的大旗早已傳入我們的手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將在一代青年的接力中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