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青春向黨。
每一次搏擊風浪的天空下,
都激蕩著青春的旋律;
每一個勇毅前行的足跡中,
都飽含著奮斗的艱辛。
為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激發廣大青年傳承奮斗精神、建功新時代,湖北煤炭地質局團委以“學團史·憶初心·共奮進”為主題,推出【慶祝建團100周年——《百年團史青年說》】特別欄目,聆聽共青團的偉大歷程與光輝成就!帶領廣大青年職工一起學團史、知團情、強信念、踐使命,以青春之聲,頌紅色篇章!
第十期:一二·九運動: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
本期宣講之星
一二五隊地環院技術員
蘇迎雪
“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他們在東北地區推行殖民地化統治的同時,還將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嚴重。而此時,國民黨政府卻仍然堅持不抵抗政策,在繼續集中力量進攻紅軍的同時,對日本侵略采取了退讓方針,竟計劃于1935年12月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作為對日本策劃的“華北五省自治運動”的妥協辦法。
對此,舉國民眾皆感到憂慮和憤怒,地處抗日前線的華北人民尤其是青年學生,更痛感華北淪亡已迫在眉睫。“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民眾書》,載《清華周刊》1935年12月10日)。
在此危急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人向勞動大眾發出抵御侵略、保衛華北的號召。12月7日,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決定于9日舉行學生大請愿,反對“華北自治”。
12月9日上午10時30分,北平各大學校的愛國學生6000余人涌上街頭,奔向新華門,向國民政府請愿。憤怒的學生振臂高呼,請愿群眾向國民政府提出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等六項要求。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游行中,愛國學生們遭到了軍警木棍、鞭子、大刀的攻擊,30多人被捕,百余人受傷。城外的學生因城門關閉未能入城,在凜冽朔風中堅持終日,含淚向圍觀市民控訴日軍在東北的暴行,指責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北平學聯決定各校學生舉行總罷課,積極醞釀和準備更大規模的游行示威,抗日救亡怒潮席卷了整個北平城。
在北平學生英勇斗爭的影響下,抗日救亡的烈火在全國各地熊熊燃燒起來。10日起,杭州、武漢、上海、廣州、南京等各地學生、教職員等紛紛集會,發表宣言、通電,舉行罷課、游行,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各地愛國人士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要求國民黨當局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一二九運動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更多的學生也受此影響、選擇投筆從戎,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
一二九運動是在整個華北已危在旦夕的情況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組織下,北平學生沖破國民黨的恐怖統治而爆發的,是一場偉大的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救亡運動。它打破了一度沉寂的政治局面,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催生了西安事變,推動了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來到。正如毛澤東所說:“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干部。”它具有同五四運動一樣偉大的意義。一二九運動之所以值得我們紀念,既因為它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使抗日運動成為全國的運動,還因為它繼承和發揚了五四以來的優良傳統,有力地昭示了中國青年運動應當堅持的正確方向。歷史照耀現實,一二九運動的歷史經驗,對于當代中國青年應如何確立理想,選擇人生道路,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宣講感悟
蘇迎雪: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責任。紀念一二九運動不僅是緬懷歷史,更是為了永遠銘記、傳承和弘揚一二九運動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不論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還是擔當時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作為新時代共青團員,應當擔負起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不斷地學習,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提升各方面能力水平,在學習中提高自我,在工作中磨煉才干,讓更好的自己為單位添磚加瓦,熠熠生輝!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