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reiiu"></menuitem>
      <samp id="reiiu"></samp>
      <b id="reiiu"><ins id="reiiu"><ruby id="reiiu"></ruby></ins></b><samp id="reiiu"></samp>
      <menuitem id="reiiu"><strong id="reiiu"></strong></menuitem>

    2.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progress id="reiiu"><bdo id="reiiu"></bdo></progress>
      新聞中心
      news
      保供增效兩不誤兩促進
      發布時間:2023-03-14 來源:中國礦業報

        ——訪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能源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宇剛

        ◎? 本報記者 吳啟華

        發揮好煤炭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離不開廣大煤炭企業的強力支撐。全國兩會期間,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能源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宇剛。

        《中國礦業報》:作為礦業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能否分享下您今年帶來的建議?為什么會提出這些建議?

        侯宇剛:作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我今年帶來兩個建議。一是建議國家有關部門依據煤炭企業所在省區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利好政策,精準出臺支持資源枯竭煤炭企業轉型發展政策,在發展煤基高端化工、清潔高效煤電、煤炭設備制造、物流貿易等相關產業過程中,強化能耗、煤耗、土地等要素保障,并在安排重大項目建設、鏈主型企業布局、高新技術產業轉化時,適當向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傾斜。二是建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破地方保護的政策壁壘,抓好頂層設計,鼓勵、支持有資金、有技術和管理優勢的大型國有煤炭企業跨區域整合優質煤炭資源,大幅提升資源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持續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對尚未明確礦業權的煤炭資源,優先配置給擁有專業優勢的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尤其是資源枯竭型煤炭企業。在加速推進煤炭基地建設的同時,支持國有煤炭企業戰略轉移、職工分流安置,保障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根據調研,多年來,煤炭企業作為我國能源供應的主體,為支撐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煤炭企業面臨著資源枯竭、人員多包袱重、轉型升級難度大等突出問題。以山東能源棗礦集團為例,2018年以來,累計貢獻原煤1.01億噸、實現營業收入6518.3億元、利潤162.22億元、繳納稅費235.42億元、社會貢獻總額達773.41億元,同時還承擔著增儲保供、人員就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等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過多年來的高位運行,棗礦集團本部10對礦井大多進入資源枯竭期,有效可采儲量不足2億噸。如果不及早謀劃轉型發展,沒有接續產業和資源,不僅企業和職工面臨生存危機,而且給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會帶來嚴重影響。

        為推動轉型突破、高質量發展,山東能源棗礦集團堅持未雨綢繆、穩內拓外、精準布局。但從當前轉型發展實踐看,存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一是外部資源獲取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部分優質整裝資源聚集在一些不具備煤礦開發建設條件的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和非煤企業手中。二是煤炭產業具有巨大的體量規模優勢,其創造利潤、吸納就業、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地方經濟的能力,很多接續產業并不具備。另外,多年來已形成了煤炭、焦化行業成熟的管理機制、技術能力和骨干隊伍,從事其他行業優勢不明顯。這種情況在全國煤炭行業比較普遍。

        《中國礦業報》:結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內容,聯系企業發展實際,您怎么看煤炭行業未來發展形勢?在煤炭清潔高效研究利用上有什么舉措?

        侯宇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作為國有煤炭企業,近年來,身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關口,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深刻把握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戰略機遇,深入研究“雙碳”背景下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充分發揮區域區位、煤質煤種、技術資源等方面優勢,以強鏈、延鏈、補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做優做強煤炭、焦化等主導產業,改造提升橡膠、物商等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能源儲能等新興產業的總體布局。全力推進低風險礦井產能核增、老礦井資源整合,相繼成功完成山東省內濱湖、岱莊2對礦井累計80萬噸/年,以及內蒙古金正泰露天礦500萬噸/年產能核增,充分釋放了先進產能。通過加快壓煤村莊搬遷,近兩年已累計解放可采儲量2116萬噸,以生產接續平穩有效保障了能源穩定供應。同時,充分利用礦區存量土地、閑置資源和鐵路專用線優勢,建設具備靜態210萬噸、年周轉煤炭800萬噸的綜合物流園儲配煤基地,極大提高了魯南區域煤炭資源保障能力,優質高效完成了煤炭保供任務。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這一要求,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立足擁有百年煤炭開采經驗、主產1/3焦煤這一優質稀缺煤種的獨特優勢,堅定不移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棗礦煤”這一業內良好品牌優勢,持續加大煤炭清潔高效研究利用,持續鞏固綠色低碳的企業生產運營方式。努力在推動能源革命、建設能源強國上展現國企作為。

        一是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深入落實山東能源集團“2356”攻堅行動,大力實施管理強安、質量固安、素質保安“三大工程”,堅決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切實履行好保障能源安全使命任務。

        二是借助國家增儲保供利好政策,強力推進產能核增、資源整合、穩產高效,憑借長期積累的煤炭區位營銷網絡和多式聯運優勢,大力開展煤炭訂單化貿易、高硫精煤差異化配洗等業務,最大限度釋放1900萬噸自有選煤廠洗選加工能力,推動保供、增效兩不誤、兩促進,為區域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發揮繼續“主力軍”作用。

        三是攻關數字智能技術。山東省內10對井工煤礦的采煤工作面實現智能化全覆蓋,采煤智能化產能占比達到100%。2023年,力爭再打造蔣莊、田陳2對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礦井;強化與王國法院士團隊的密切協作,打造濱湖、蔣莊2個行業領先的薄煤層智能化開采工作面,擦亮棗礦智能化自主建設品牌。

        四是攻關綠色充填技術。2023年力爭充填開采礦井達到5對。依托建設井下TDS智能選矸系統,實現矸石井下選揀不升井,提上來的就是商品煤。

        五是攻關清潔轉化技術。大力實施精煤戰略,近兩年我們累計投入3億元對礦區洗煤廠進行技術升級,原煤入洗率達到100%、精煤回收率達到76%,省內礦井全部實現“無煤泥化”。2023年力爭精煤回收率提升2個百分點、結構性創效5億元。

        六是將圍繞人機相宜,具備“操檢合一”能力,全力培育適應智能化生產的高端專業人才。進一步拓寬青年大學生、高技能工人成長成才空間,創新設立“智能裝備工程師”職業通道,采取多種方式加快提升人員技能素質,自主保障智能裝備的高效運轉和維護。繼續加大力度、做大基數,為煤礦智能化數字化提供堅實智力支撐。

        《中國礦業報》: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作為國有礦業企業高管,您認為棗礦集團通過采取哪些措施,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侯宇剛:煤炭企業作為我國能源供應的主體,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中心,找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以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深入探索“雙碳”背景下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是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支撐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我們將聚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進新型工業化”這一要求,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定不移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山東能源統籌下,發揮“棗礦煤”這一業內良好品牌優勢,全力推進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的資源回收精細化、開采方式綠色化、生產過程低碳化、煤炭品質潔凈化煤炭開采利用 “四化”轉型,持續加大煤炭清潔高效研究利用,持續鞏固綠色低碳的企業生產運營方式,提高魯南區域煤炭資源保障能力,實現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同時,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現有條件,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推動煤炭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能源支撐。

        煤炭生產是一個科技密集型的系統工程。聯系到我所在的棗礦集團,必須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打造本質安全型煤礦,我們將錨定山東能源集團“智慧賦能”要求,加強與頭部企業合作共贏,聯合華為公司建設“墨工實驗室”,與王國法院士團隊密切協作,爭取在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AI安監等方面產出一批創新應用成果,推進智能化、數字化與煤炭工業深度融合。同時,全力培育適應智能化生產的高端專業人才,為煤礦智能化數字化提供堅實智力支撐,全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