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湖北產業工匠人才命名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經驗交流會在武漢舉行,湖北局物測隊物探公司趙楊杉被省經貿工會授予“湖北產業工匠人才”榮譽稱號,并作為全省3名上臺交流的產業工匠人才代表在大會現場進行了工作經驗分享。
湖北產業工匠人才培育命名工作是省經貿工會為深入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培養造就一批工匠型技能人才,助力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而組織開展。2023年,按照《湖北產業工匠人才培育管理辦法(試行)》,經組織發動、自評申報、匯總初評、集中審核、專家評審、省總黨組會審定、公示公告等環節,最終全省50人被授予“湖北產業工匠人才”榮譽稱號。
趙楊杉,現任湖北局物測隊物探處總工程師。工作12年來一直堅守野外一線,長期從事地球物理勘探及技術應用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參與項目近100個,其中參與完成《淺層(0~200米)地下空間探測技術研究》榮獲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武漢市巖溶地面塌陷監測示范基地建設一期巖溶區道路病害探測專項》項目成果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20屆優質地質報告專業地質報告一等獎;先后獲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以第一作者發表3篇核心論文;先后被授予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物探優秀人才”“科技創新先進個人”“青年崗位能手”稱號;2022年8月榮獲中國地質學會第五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2023年5月被評為湖北省企業團工委“青年崗位能手”。
在工作中,趙楊杉一方面刻苦鉆研新方法、新技術,夯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帶領技術人員大力開展新方法、新技術的學習培訓研究,以實際行動傳承“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一、踐行工匠精神,就是要苦練本領,把自己打造成業務精湛的技術人才
畢業以來,趙楊杉先后從事過有色金屬找礦、煤礦防治水和城市工程物探等工作,角色的不斷轉換決定了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無論是最初從事的基礎物性測量到高原區域地質調查,還是后期的物探找水、煤礦防治水到現在的城市應急物探工作,趙楊杉始終懷揣干好本職工作的信念,執著專注于苦練本領,一刻不曾懈怠。工作12年來,他先后參與項目近100個,涉及的物探方法10余種。每種新方法的運用代表著新的開始。他時刻不忘給自己“充電”,白天在完成繁重的野外工作之余,晚上都要擠出時間來學習。搜集、購買專業書籍100多本,下載閱讀專業技術文獻2000余篇,項目空閑之余就帶領技術團隊開展試驗研究,帶頭在創建物探技術交流群不定期發表研究成果及技術心得,然后在項目實踐中應用,錘煉自己的本領。通過多年努力,趙楊杉逐步成長為一名符合時代進步需求的“復合型”地勘人。
2022年,武漢一所學校操場突發地面塌陷,半徑高達5米,造成學生恐慌。趙楊杉和團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日夜不休,2天完成內成田徑運動場及沙坑應急探測,共圈定6處空洞。現場驗證5處為空洞,1處為土體疏松。這次探測及時有效地避免了災情擴大,為學校后期治理提供了技術依據。
二、踐行工匠精神,就是要攻堅克難,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頂得上去
人隨項目走,聚少離多、餐風飲雪、露宿野外是每個地質工作者的工作常態。在主持或參與過的多項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和重點戰略工程里,趙楊杉印象最深的是新建鐵路川藏線雅安至林芝段四座特大橋的物探勘測項目。川藏鐵路工程被譽為世界最難工程,作為項目負責人,他要帶領團隊完成其中的最難路段——雅安至林芝段大渡河、東久曲、金沙江、怒江四座特大橋橋址的工程地質勘測。除了地貌復雜、高山缺氧、氣候惡劣等攔路虎,首先還要攻克EH4這種從未接觸過的鐵路勘察方法。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怎么辦?趙楊杉認真研讀規范,并向同行專家請教,以最快速度熟練掌握新技術。當技術人員對參數設定和數據質量把控不準時,他就通過采集不同地段、不同參數下的數據并進行綜合分析,開發出一套簡單易行的數據評級方法,使每個物探組都能以最優措施完成數據采集。在他的帶領下,項目組頂住壓力,比要求工期提前12天圓滿完成任務。這次寶貴經歷成為他前行的明燈,讓他一路挑戰自我、無懼困難、迎難而上。
另一個令他終生難忘的事是國投哈密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大南湖七號煤礦首采分區瞬變電磁探測項目。當時正逢趙楊杉妻子臨盆在即,雖滿懷掛念和不舍,他還是毅然奔赴一線,在工地上“遠程”迎接孩子的出生。這個項目的挑戰主要有:第一個是工期緊,接到任務時已經是11月份了,按照經驗,再過40天左右就會大雪封山封路,無法野外施工。如何讓3~4個月工期的項目在40天內完成是他們當時面臨的最大問題;第二個是嚴寒,進場時最低溫度已達零下15℃,車輛啟動預熱就要1小時;天氣只會越來越冷,低溫對野外施工人員的身體也是巨大的考驗。第三個是施工環境惡劣,勘探區位于羅布泊150公里處的戈壁灘無人區,生活補給困難、施工時常陷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趙楊杉帶領3名骨干技術人員僅用2天就完成了11.12km2的現場踏勘。根據踏勘情況又迅速制定了“大兵團”作戰的工作策略,細分任務,制定詳細工作計劃及應急預案,倒排工期,在各工種的密切配合下僅用36天圓滿完成任務。同時,項目部創新了“當日自檢和交叉互檢制度”“當日三級檢查制度”來嚴把質量關,采集的14491個數據點無一壞點,甲級率高達98.19%,野外資料驗收得到了高度肯定,為成果資料高質量通過驗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踐行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卓越,將創新創造融入到生產實踐中
在工作中,趙楊杉大力開展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研究,以城市地下空間、地質災害應急探測為切入點,陸續開展了巖溶探測、地下隱患探測、地質災害體勘查等城市地下空間探測研究工作。完成中煤地質總局“揭榜掛帥”科技項目1項、Ⅱ類科研項目2項,湖北煤炭地質局科技項目6項。個人申請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其中《淺層(0~200米)地下空間探測技術研究》榮獲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項目技術成果可以實現地下0~200m無縫,促進城市安全運營和地下空間科學合理開發利用。他主持完成的《武漢市巖溶地面塌陷監測示范基地建設一期巖溶區道路病害探測專項》,為武漢市巖溶地面塌陷監測體系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該項目成果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20屆優質地質報告專業地質報告一等獎。同時他本人2018年參加中煤物探職業技能競賽,被授予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物探優秀人才”稱號;2022年8月榮獲中國地質學會第五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并被授予“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23年5月被評為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青年崗位能手”和湖北省企業團工委“青年崗位能手”。
新時代賦予工人階級新使命,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趙楊杉將始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守技能報國信念,不斷踐行工匠精神,苦練本領,勤勉工作,崗位建功,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