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做實體經濟,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地做一個主業,這是本分。總書記的重要論斷為總局做強做優做大指明了方向。曾幾何時,中煤地質總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轉型發展為重點,一心一意做主業,讓業界對這家科技類公益型中央企業實現新發展充滿期待。
穩字當頭把握發展主動權
2020年上半年,總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爭力。
干熱巖資源勘查項目現場
從資源勘查到新能源資源開發,從地理信息到地下工程建設,從生態與環境到現代農業地質技術服務,總局緊緊圍繞保障國家能源和化工礦產糧食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生產經營工作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從細分市場看,污水處理、生物材料制造、地質勘查、礦山環境修復、地下管線探測等領域經營利潤率相對較高。
——從主要實物工作量看,全局累計完成鉆探工作量10.3萬米,土地確權10180宗,提交鉀長石資源量24.2萬噸,探明焦煤儲量12億噸、褐煤儲量23億噸。
——從科技創新角度看,總局層面完成54項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投入經費2000萬元,重點分布在煤與煤系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化工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生態地質與礦山綠色安全高效生產地質保障技術領域,攻關資源、能源與環境保障領域的核心技術。
通過上半年的經濟指標分析可以看出,在極度不利的市場環境下,總局全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地勘產業盈利水平在各大產業板塊中處在領先地位,既充分體現了地勘傳統優勢,又充分說明了總局主業發展潛力的巨大。
主業為重守住安身立命之本
總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平多次強調,“不斷聚焦主業主責是我們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第一選擇,必須牢牢守住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全力以赴做強做優主業。”這是一份“動員令”,也是一份“任務書”。全局上下主動作為,勇于擔當,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義,在推動創新發展的同時,亮出鮮明特色。
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實驗室及生產車間工勘項目”現場
一方面,總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生產經營,各所屬企業積極擔當,狠抓落實,穩定生產供給,危中尋機,線上投標評審取得突破,重點工程保障實施。處在疫情重災區的湖北局克服重重困難,為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實驗室及生產車間工勘項目”提供及時準確的地質資料。水文局在高速路口完成相隔千里的“人員不過境”生產物資交接,確保了春節期間兩臺ZJ-30鉆機、49人次的連續作業。江蘇局積極協調物流,實現即日交付,為客戶解決鐠釹金屬斷供的燃眉之急。
藍藻防控治理項目航拍
另一方面,主業優勢進一步顯現。新能源資源開發收入同比增長9.1%;生態與環境收入增幅119.7%,其中水環地質收入同比增長162.8%、生態與農業地質收入同比增長66.9%。同時,地理信息與地下工程產業快速發展,中標多項國家重大項目。生態文明建設與農業地質技術服務發展繼續發力,礦山修復市場不斷拓展,持續開展藍藻治理工程,開拓懷仁地區農業地質產業,成功實施魚洞河等多項地災項目,在國家層面發揮了應有作用。
上下同心激發企業活力
在主業建設方面,總局已具備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市場競爭力。
項目合作座談
首先,有一支帶頭跑市場、下基層、蹲現場、解難題的領導班子。總局領導先后對接各地政府、企業,以及主管項目資金的相關部委20余家,與淮南市、青島市及中國電建集團等政府、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推進相關項目落地,上半年全局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7.8%。其中,航測局承攬了“2020至2023年度中國鐵路上海公司運營高鐵精測復測與重點地段基礎變形監測項目”,并成功入圍中國移動智慧礦山合作商庫。地質集團承攬的“五陽煤礦控制采空塌陷工程”實現了生態環境板塊的較大突破。浙江局承攬的“江山市石灰石礦礦區綜合治理工程”逐步由單一的生態修復向綜合治理轉變。
其次,全局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內部協同,強強聯合。物探院協同水文局成功承攬“山東省平度市6座礦山環境治理EPC項目”,項目規模較大,并在非常規油氣、淺層地溫能、風能等領域落實項目超6000萬元。水文局協同青海局向青海省領導作地熱資源專題匯報,助推青海省地熱新能源領域業務拓展。
各企業牢固樹立“干一項工程,拓一片市場”的理念,不斷強化“二次開發”。江蘇局地熱能產業屢創佳績,承攬的“江蘇省干熱巖資源預查蘇熱1井鉆探工程”設計深度4500-5000米,為目前全國最深干熱巖驗證孔。中煤江南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先后承攬深圳南山漢唐街、廣州南沙明珠灣等大型項目,單體規模造價近2億元。
實字為先凝聚產業向心力
據總局2020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顯示,全局以區域布局為重點,不斷優化產業建設。圍繞“三個地球”建設,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
在抓好重點產業頂層設計方面,明確了各直屬企業重點產業發展規劃,持續關注政策導向、市場動向,不斷優化產業方向,打造可持續發展優勢。
在強化新興產業布局方面,圍繞地下空間利用、采空塌陷治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礦井水處理、分布式污水處理、礦山修復治理、城市地質災害探測與治理、地理信息大數據服務等,組建了專業化公司,落實重點產業發展任務。中化局承攬新疆金川集團49%股權項目,向探采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江蘇局成功承攬我國第一個“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航測局“大數據中心”建設落成,智慧生態演示系統開發取得新成果。主動對接國家及區域經濟發展,加快推進戰略合作協議的落實和重點區域的市場布局,研究組建山東、安徽和新疆等區域公司,成立東盟地質礦產研究院,做好東盟市場開拓“橋頭堡”。
貴州仁懷有機高粱種植項目
“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中能化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貴州仁懷有機高粱種植項目為依托,堅持穩字當頭,抓好糧食生產,夯實農業基礎,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凝心聚力、砥礪前行。未來,總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總局“十四五”規劃的貫徹執行有效結合起來,做優做強主業、做精做好專業,穩步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緊緊圍繞“三個地球”建設戰略愿景,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11463”總體發展戰略,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奉獻綠色資源、建設美麗中國”再作貢獻、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