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員張新安認為,國際礦產品價格背離了供需決定價格的傳統軌道。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流動資金的泛濫,不斷推動礦產品價格上升,不僅導致了2008年經濟危機,危害全球市場,也使得國際礦產品價格背離了供需決定價格的傳統軌道,如石油、鐵礦石、鉀鹽、黃金等國際大宗礦產品和戰略資源的價格已經成為投資的工具。受流動資金影響,對這些重要資源的投機行為泛濫,投資的本來意義已經喪失。張新安尖銳地指出,國際主權資金、私募基金等通過這種投機攫取了礦業生產的大部分超額利潤。
張新安還稱,全球礦業結構調整正不斷深入。當前,西方一些礦業大國正在吸引很多國際資本投資勘查,加強資源開發利用新技術的研發,如稀有、稀散金屬等應用于現代高科技領域的礦種開發利用發展很快,一些國家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試圖依靠創新型科學技術創造一個國際礦業發展新秩序。
張新安強調,中國礦業必須抓住世界礦業調整的機遇,積極創新性地研發和學習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新技術,加快國內礦業的結構調整,及時進行產業升級,跟上世界礦業前進的腳步。
中國五礦集團礦產勘查開發公司總經理王炯輝在發言中說,世界歷史經驗表明,所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其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面臨資源約束與需求增長的矛盾。經濟發展資源要素面臨兩大客觀規律:一是資源稟賦不可改變,二是發展階段不可逾越。每輪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區域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其工業化、城鎮化過程都帶來全球礦業的發展。歐洲和美國分別在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產生巨大的資源需求,因而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礦業公司;日本在戰后約30年時間內,工業化逐步達到頂峰,帶動了礦業的又一次發展。
目前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正推動世界經濟向前發展。這些國家人口眾多,其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對資源的需求將更大,必然會帶來礦業的發展和全球地質勘查市場的繁榮,對全球勘查市場繁榮作出貢獻。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無論從解決地勘行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還是從保障資源供給的角度,中國地質勘查都有參與全球礦產勘查的決心和動力,更主動地在全球礦產資源勘查市場有所作為。
王炯輝建議,中國地勘單位應在國內流動性資金過剩、股權融資相對通暢的背景下加快改革創新,利用好國內的流動資金,順應全球勘查新趨勢,帶動新區風險勘查熱潮,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他說, 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中國勘查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勘探開發一體化運作,尤其是基礎設施相對較差的中型礦業項目,將會為資源所在地帶來就業、稅收,促進資源所在國經濟發展。
王炯輝分析指出,在當前中國地質勘查市場融資渠道尚不暢通的情況下,全球化發展將有助于中國地質勘查業與資本市場對接,加速中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建立,最終建立全球礦業一體化資本市場,促進全球資源供需達到新的平衡。在全球化發展中,中國地質勘查業會加速與中國大型礦業公司及全球大型礦業公司結合,優勢互補,促進勘查開發市場一體化,也有機會向大型礦業公司發展,成為世界級礦業公司,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實現質的增長。
王炯輝提示說,未來全球資源形勢會更趨復雜化,資源地方主義、資源民族主義使資源配置形勢復雜多變。但區域發展的差異將不斷縮小,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因此我們應建立全球礦業勘查開發的新秩序,以順應和平、合作、發展的世界潮流!
上一篇:西昆侖塔什庫爾鐵礦帶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