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中國地調局網站
12月2~3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中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重點成礦帶成礦規律對比研究專題成果驗收會在云南研究區現場召開。地調局科外部、沈陽地調中心、西安地調中心、成都地調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以及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專題與子專題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發展研究中心總工、課題負責人譚永杰主持。
本次會議由肖慶輝、王保良等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中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重點成礦帶成礦規律對比研究中的兩個專題“三江-湄公河成礦帶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對比研究”、“中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地學合作戰略研究”成果進行了驗收。
“三江-湄公河成礦帶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對比研究”課題收集、整理了東南亞中南半島及中國西南鄰區等大量地質礦產資料件;編制了1:100萬地質圖、地質礦產圖、大地構造圖和成礦規律圖;建立了研究區礦產地數據庫;較系統深入地對比了研究區的地層、構造、巖漿巖特點;對中南半島地區主要礦產的空間分布、礦床類型和典型礦床地質特征進行了總結;建立了研究區構造-巖漿-成礦事件序列;較系統地總結了礦產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了不同礦種的成礦帶,總結了其不同特征與控礦因素,將研究區內的成礦時間演化總結為八個主要的成礦時期,為區內礦產資源的找礦預測與評價奠定了基礎。通過地質構造背景、主要礦床類型、成礦條件、成礦規律的對比研究,結合實地考察的礦化信息,提出了6個境外礦產勘查靶區,為國內礦業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奠定了基礎。
“中國與周邊國家毗鄰地區地學合作戰略研究”專題系統收集、研究了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總結了近年來我國與周邊國家在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方面的工作進展及存在的問題。通過與蒙古、日本、韓國、印度、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等多個周邊國家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和項目合作協議,為其他專題順利開展建立合作關系,搭建平臺,為相關專題開展境外實地考察和合作研究提供了保障。總結了周邊國家尤其蒙古、俄羅斯、朝鮮、中亞五國、越南、老撾、緬甸和泰國等具有優勢資源潛力的國家的地質礦產概況,并分析了礦業政策和投資政策,為“走出去”到周邊國家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提供了信息支持。在研究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開展地質調查國際合作經驗,全面分析我國地質調查“走出去”工作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周邊國家開展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的總體思路和具體建議。
兩個專題完成了既定的任務,實現了預期目標,得到評審委員會的一致好評。
驗收會后,專家們還前往位于研究區的騰沖滇灘鐵多金屬礦進行考察,實地驗證專題成果有關內容,現場討論該成礦帶的境內外對比研究。
據悉,該礦位于西南三江成礦帶南端,為矽卡巖型內生鐵礦,北距緬甸邊界10公里左右,屬于緬甸錫多金屬成礦帶向北延伸的西支,成礦主要與燕山期巖漿活動有關。
上一篇: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全面完成
下一篇:西昆侖塔什庫爾鐵礦帶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