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十二五”開局之年,云南省三年地質找礦行動探獲3個超大型礦床、5個大型礦床等一大批重大找礦成果的消息,受到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關注。中國地質調查局于今年3月組成13人的調研組赴云南礦區進行了關于整裝勘查的專題調研。近日出爐的《整裝勘查“云南經驗”調研報告》認為,云南省整裝勘查的經驗,可作為全國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范例。其中,麻栗坡探獲30萬噸特大型鎢礦整裝勘查的實踐,以資源整合促整裝勘查、以整裝勘查探采選冶一體化促經濟和社會效益兩翼齊飛,創立了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的新路子。
調研組認為,麻栗坡整裝勘查的特點、亮點、經驗可以概括為:資源整合“鋪”路,使資源整合主體成為整裝勘查主體;公益先行貴在“先”,引導商業迅速跟進;整裝勘查引領整裝開發。
——資源整合“鋪”路。麻栗坡縣政府為整治礦業開發秩序,通過全國公開招商選資,確定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鎢礦資源整合的唯一合作企業。整合過程中,紫金公司共投入14億元用于礦山收購和補償,同時又投資9億元進行礦山環保設施建設、生產設備改造升級及資源勘探。麻栗坡縣政府強力整頓礦產開發秩序為資源整合掃清了障礙,紫金礦業從資源整合主體順利過渡成為整裝勘查主體直至開發主體。
——公益先行,充當整裝勘查開路先鋒和找礦“偵察兵”。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主任丁俊介紹,在麻栗坡整裝勘查中,中央公益性投入僅占7%,公益性投入有效拉動后續商業性投入的作用十分顯著,公益性投入收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事實上,栗坡整裝勘查取得重大成果的精要在于:中國地質調查局及成都地調中心按照基礎先行、區域展開、統一規劃和部署、整裝勘查的原則,在重要礦種和重要成礦區帶優選工作區域并瞄準靶區,依靠新的成礦理論和新技術新方法對成礦有利地段重點出擊并大打找礦突破“殲滅戰”。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的積極主動,降低了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風險,促進了地質勘查技術和資本的有機結合,最終成為麻栗坡實現找礦突破的兩大關鍵要素。
——整裝勘查引領整裝開發下的采、選、冶、加工一體化模式。麻栗坡資源整合開始時就提出高要求:抓好生產與資源勘查同步、生產與環保設施建設同步、生產與加工項目建設同步,兼顧整合方、被整合方、政府、農民的利益,實現一個企業生產經營、一個企業擁有礦業權、一條產業鏈形成的目標,并與紫金礦業簽下一道道“軍令狀”。正是這些硬約束,開創了麻栗坡鎢礦資源探、采、選、冶、加工一體化整裝勘查模式。
麻栗坡縣委書記彭輝介紹,2010年全縣實現礦業產值4.7億元,比整合前的2006年增長了1.5倍;紫金公司納稅達1.3億元,而2006年全縣財政收入僅55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紫金鎢業投資近2億元建了3個尾礦庫,改變和減少了過去尾礦直排而嚴重污染生態環境的現象。另外,紫金鎢業將原來最低礦石入選品位從0.35%降低到0.07%,將以前30%左右的資源回收率提高到現在的83%以上,大大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而最大的亮點是紫金鎢業投入資金560萬元,在礦區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38個;投資5000多萬元參與縣一中、縣醫院門診大樓等公益事業建設,還出資100萬元在麻栗坡設立“紫金扶貧助學獎教”基金。
調研組認為,以整頓促資源整合、以資源整合促整裝勘查、以整裝勘查探采選冶一體化促經濟和社會效益兩翼齊飛,麻栗坡整裝勘查創立了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的管理新路子。而兼顧多方利益,通過整裝勘查的探、采、選、冶、加工一體化模式,讓所有參與方共享資源收益和成果,是全國整裝勘查建立新機制、形成大投入、實現大突破的有益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