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reiiu"></menuitem>
      <samp id="reiiu"></samp>
      <b id="reiiu"><ins id="reiiu"><ruby id="reiiu"></ruby></ins></b><samp id="reiiu"></samp>
      <menuitem id="reiiu"><strong id="reiiu"></strong></menuitem>

    2.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progress id="reiiu"><bdo id="reiiu"></bdo></progress>
      新聞中心
      news
      中央地勘基金三年運行見亮點
      發布時間:2009-12-29 來源:煤炭地質總局


      中央地勘基金三年運行見亮點

      文章來源: 中國礦業網

      ????中央地勘基金啟動運行3年來,設立項目191項,累計投入資金15.4億元,總鉆探工作量完成80萬米。
        作為當前我國能源主力軍的煤炭勘查是中央地勘基金重點支持的項目,勘查區域涵蓋內蒙古、黑龍江、云南、貴州等煤炭大省和江蘇、福建等南方缺煤省份。在內蒙古東勝煤田艾來五庫溝-臺吉召整裝勘查項目投資1.7億元,在6個勘查區內投入鉆探14萬米,探求資源量200億噸,形成1處超大型礦床,目前,項目成果已經通過國土資源部儲量評審中心的評審。安徽淮北袁店深部煤炭普查可提交1處大型焦煤礦產地,甘肅張掖市平山湖含煤區煤炭資源普查、云南鎮雄縣石坎向斜(鎮雄段)煤礦普查、云南彝良縣鎮雄縣彝良向斜煤礦區南翼東段煤礦普查也達大型井田規模。在今年啟動的內蒙古杭東、車家渠五連寨子2個整裝勘查項目,已完成鉆孔37個,全部見可采煤層413層,累計見煤厚度為1220,最厚達到34.47,預測資源量240億噸,可形成2處超大型礦產地。
        為滿足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新能源的戰略需求,提高全國核能資源的保障程度,中央地勘基金共投資了16項鈾礦勘查項目,主要分布在廣東和江西兩省,少量分布在內蒙古、陜西和甘肅省,總投資額達1.5億多元。經過兩年的工作,廣東省2個地區的鈾礦普查項目,通過成礦遠景評價資源量都達到大型礦床規模。在內蒙古某地區進行煤炭勘查時,由于注重綜合評價,新發現1處品位高、厚度大、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初步控制已達到中型規模,預測遠景規模可達到大型。
        另外,中央地勘基金在銅、金等金屬礦產以及非金屬礦產的勘查方面也取得了一批成果。其中,青海省治多縣多彩地區銅多金屬礦普查項目,經初步估算可提交銅鉛鋅資源量50萬噸;青海省門源縣中南溝鉛鋅礦普查項目經過一年的勘查,預計遠景可達100萬噸;新疆西天山銅金礦整裝勘查項目取得重要成果,目前已在多個項目勘查區發現10多個具有找礦前景的礦點,其中和靜縣哈爾嘎嘎林恩金礦勘查區已圈出上下2個品位較高的礦體,長8001000、厚10,闊庫確科鐵銅礦普查區,已估算鐵礦石資源量578.88萬噸,顯示出較好的找礦前景。
        在非金屬礦產勘查方面,中央地勘基金新發現的吉林省集安晶質石墨礦、浙江云和縣螢石礦等中大型礦產地,提交磷礦資源量800萬噸,螢石資源量115萬噸,重晶石資源量560萬噸,晶質石墨資源量138萬噸。
        另外,隨著2009年中央地勘基金新立的65個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的深入,還會陸續發現新的找礦成果,為國家提供一批重要礦產地。
        據國土資源部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謝承祥介紹,中央地勘基金作為國家礦產資源宏觀管理的政策工具和調控手段,核心任務是通過有效銜接公益性地質工作成果,發揮國家投資的導向作用,降低礦產勘查風險,引導和拉動商業性礦產勘查,全力促進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中央地勘基金在項目選擇上既著眼于國家長遠發展所需要的礦產地儲備,也兼顧中央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的緊迫需要。為確保勘查質量,中央地勘基金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對固體礦產勘查領域實施了監理制度。下一步,中央地勘基金將通過加強與省級地勘基金的協調聯動,進一步優化管理環節、提高項目組織實施效率,加快完善權益管理,充分發揮和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力爭實現更大的找礦突破。

      ?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