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reiiu"></menuitem>
      <samp id="reiiu"></samp>
      <b id="reiiu"><ins id="reiiu"><ruby id="reiiu"></ruby></ins></b><samp id="reiiu"></samp>
      <menuitem id="reiiu"><strong id="reiiu"></strong></menuitem>

    2.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progress id="reiiu"><bdo id="reiiu"></bdo></progress>
      新聞中心
      news
      福建院王海濱榮獲第七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發布時間:2015-04-15 來源:中化地質礦山總局

        近日,中國地質學會第七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終評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化地質礦山總局福建院地質分院院長王海濱榮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黃汲清是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黃汲清一生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國內外地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生前特別關注青年地質人才的培養。
        中國地質學會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是我國地質學界青年的最高榮譽獎之一,這一獎項旨在鼓勵廣大青年地質工作者獻身地質事業,愛國愛科學,求真務實,不斷創新,勇攀科學高峰。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每兩年頒發一次。王海濱是本屆年紀最輕的獲獎者。
        1975年出生的王海濱,從事野外地質找礦事業已近20年,足跡遍布了八閩大地的大部分深山老林,先后主持開展了福建省大田縣上蔡礦區鐵鉛鋅硫礦地質普查~詳查、福建省大田縣旺建礦區銀定坂礦段銀多金屬礦詳查等多個中大型地質項目。不到40歲的他,已是福建院“老地質隊員”,為福建院地質找礦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王海濱在勘查過程中,善于結合扎實的地質勘查專業理論知識,認真研究各礦區成礦地質條件,運用國內外地質找礦新理論、新方法大膽進行創新,對地質資料進行細致分析,得出地質找礦科學論斷。無論是野外現場工作還是室內報告編制,他以近乎嚴苛的態度要求自己,大膽猜想,小心求證,野外現場不放過任何微小的發現,編制報告對所有數據進行反復校對復核經地質工作,他所主持的多個地質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找礦成果。2004~2006年,他主持開展福建省大田縣上蔡礦區鐵鉛鋅硫礦地質普查~詳查工作。在勘查過程中,運用滑覆構造理論分析,提出礦區礦體受構造影響,雖然淺部礦體沿傾向有變薄或尖滅的趨勢,但向深部應有厚大礦體存在的可能,并對深部礦體可能存在的部位進行大膽推測,經鉆孔驗證,在深部發現一處中型層控矽卡巖多金屬礦床,改寫了前人認為深部找礦前景小的結論。項目普查及詳查報告分別通過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及福建省國土資源評估中心評審,提交了鉛鋅礦石量272.10萬噸,鉛鋅金屬量17.74萬噸,硫礦礦石量203.36萬噸,磁鐵礦石量700.25萬噸,礦床潛在經濟價值達70億元以上。2007~2009年,他主持開展福建省大田縣旺建礦區銀定坂礦段銀多金屬礦詳查地質工作。通過對地質資料的精心細致分析,充分收集對比區域物探資料,野外認真仔細的觀察,并結合區域成礦規律加以綜合研究,提出礦區西部花崗巖應為蓋層,做出花崗巖下部應有隱伏礦體存在的推論。經兩年多地質勘查工作,在花崗巖下部探明一處半隱伏中型銀多金屬礦床,礦床潛在經濟價值達50億元以上,為鄰近地區深部找礦指明了方向。提交的詳查地質報告通過福建省國土資源評估中心評審,提交了(332+333)礦石量186.06萬噸,銀金屬量214.52噸,鉛鋅金屬量5.99萬噸。近年來,他主持的地質項目中有2個獲得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個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十五屆優質地質報告二等獎,所參與的福建省武夷山市桃棋礦區東礦段石墨礦詳查榮獲2010年度中國地質學會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
        2010年初,憑借精湛的業務技術水平和杰出的工作能力,王海濱被聘任為福建院地質分院分院長,他思路清晰,講求實效,善于變通,除擔起繁瑣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務外,一方面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各類勘查基金,一方面堅毅果敢地帶領分院技術人員積極開拓地質勘查市場,在省內多個區域承接地質勘查項目,院地勘市場穩步拓展,地勘產值取得突破并保持在高位,確保了福建院地勘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同時,他依然經常深入野外生產一線,認真研究各礦區成礦地質條件,進行安全檢查與技術指導,常對生產過程中的發現的疑難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并對下一步工作做出科學部署。近幾年,在他的帶領下,福建院先后發現建甌井后特大型優質葉臘石礦床、屏南秋園中型銀多金屬礦床、永泰前洋中型鉛鋅礦床、清流赤坑中型螢石礦床等一批中大型礦床,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供了良好的資源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王海濱熱愛地質事業,?他的身上繼承了老一輩地質學家嚴謹治學、重視實踐、服務社會的光榮傳統,具有“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和學風,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和地質工作中“三光榮”精神,是青年地質工作者的楷模。他是難得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是福建院地質科學技術進步的帶頭人之一,曾多次被授予先進生產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1年10月還榮獲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三屆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銀錘獎。

      ?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