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4年11月底,在總局地質勘探隊長研討會上,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人,上臺代表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北京地質調查分公司作大會交流發言,因為他發言的題目是一組形象生動的排比句——《快轉型、破瓶頸、解難題、渡難關、謀發展》,所以給記者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從會議手冊上我們知道了他就是總公司地調分公司副經理韓效忠。由于當時忙于會議報道準備工作,沒能與他進行交談,心里稍有遺憾。近日,聽說韓效忠被總局推薦參加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評選,并成功入選,同時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在和總公司群工部負責人聯系協定后,我們第二天便趕到總公司,對韓效忠進行了采訪,終于和他有了面對面零距離的接觸。
和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韓效忠也不大習慣媒體采訪報道自己,有些不太好意思。幸虧此前有總公司群工部領導幫助約訪,才使我們完成了這次采訪任務。
與地質結緣,便是與奉獻相伴
韓效忠,1973年12月出生于甘肅通渭,中共黨員,博士,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現任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地質調查分公司經理、黨支部書記。
一個人成長成才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要有一點一滴的積累、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才能從一個普通愛好者的自然王國進入到這門專業科學家的必然王國。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韓效忠的地質科學研究與生產之路也經歷了從入門、認知、深化到創新的過程。他從小的理想是成為一位基礎物理學家,崇拜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因此在高中時特別愛學物理,成績也不錯。但高中階段的地理成績最好,地理老師滿懷希望地對他說:“你將來學地質專業吧,你在這方面有特長。”作為學生的韓效忠當時并沒當一回事。1994年,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他均填報了與物理學相關的專業,同時也服從地礦專業的調劑,正是這個“調劑”,使得他被調劑到了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地質學專業,主要學習放射性礦產普查與勘探,從此走上了地質科學這條道路。
當時的華東地質學院,是一所以鈾專業為主的地質大學,咱們國家從事鈾礦工作80%~90%的人才都畢業于這所學院,因此有“鈾礦系統黃埔軍校”之稱。經過四年的地質專業學習,1998年7月韓效忠大學畢業,來到位于內蒙古包頭的核工業208地質大隊工作。當時還只是助理工程師的他,便擔任了圖古日格金礦地質組組長。這段時間,韓效忠主抓二號金礦脈的邊勘探邊采礦工作,當時該礦脈成礦條件不明,只作為后備礦脈,韓效忠憑著年輕人的熱情和執著,出野外、下坑道,拼命似的工作,把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相結合,他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一年深入實踐、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該礦脈成為全礦金儲量最大的地段。而他也通過這一階段的鍛煉,不僅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演練,收獲了許多在書本上沒有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吃苦耐勞、奉獻犧牲的精神,為今后從事地質專業打下了基礎。
當時礦山處于初建階段,各種條件非常艱苦,沒有電,也沒有飲用水,更主要的是坑道安全措施不健全,他和工人們冒著生命危險堅持生產。一次,金礦井下放完炮,為了早一點檢查施工質量,韓效忠沒等煙霧完全散盡,便進入坑道察看。因為當時坑道都是簡易坑道,沒有通風設備,空氣本來就稀薄,加上又是硝煙彌漫,檢查完爆炸點的情況,正準備向坑道口返回的時候,韓效忠突然全身無力,感覺像是被人抽去了骨頭似的。他立即意識到,這是身體缺氧所致。他告誡自己,一定不能躺下睡著,躺下睡去就可能是自己生命的離去,一定要堅持下去。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求生的本能,他一點點向坑道口爬去……一米、兩米、三米、五米,他終于爬過了這幾百米黑暗與死神相連的坑道,爬到了這光明與生命相擁的井口。當同事和工人們看到他這樣時,都淚流不止、心疼不已、悔恨不已。“韓組長,你真是的,多危險呀,為什么不喊我們下去!”
我沒事。韓效忠用微笑的目光安慰著大家。
其實,大家也是急糊涂了,那個時候別說高聲大喊了,連喘氣都困難。同事們不清楚,他們效忠組長當時心里是如何想的——是地獄我一個人闖,鬼門關我一個人過,何必再讓弟兄們一起擔這個險!
這就是韓效忠的無私和奉獻。
學用結合,努力成為創新型人才
兩年后,韓效忠憑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經驗,一舉考取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構造地質學專業研究生。碩士畢業后,他進入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工作,任砂巖型鈾礦總地質師,重大項目負責人。
幾年間,韓效忠參加了國家973項目“中新生代盆山流體系統與可地浸砂巖鈾礦成礦規律”和中國核工業地質局項目“基于GIS的伊犁盆地南緣砂巖型鈾礦綜合評價信息系統”研究工作,主要負責伊犁盆地新構造特征研究和部分沉積學方面的研究。通過這兩個項目的鍛煉,他積累了成為項目負責人的經驗,先后主持了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專題項目“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地浸砂巖鈾礦評價技術及應用研究”、“衢州地區鈾成礦預測技術研究”和“全國釷資源調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重點專項“東勝基地鈾資源評價與擴大技術研究”和中國核工業地礦事業部大地公司項目“內蒙古達茂旗哈力齊地區多金屬普查”。通過這些項目的錘煉,他具備了承擔國家級項目的技能,并迅速成長為鈾礦地質方面的專家。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期間,韓效忠一邊努力工作,一邊繼續加強專業學習,從未放松對地質理論方面的學習研究。終于,他在2008年考取了母校中國地質大學巖石學、礦物學、礦床學的在職博士研究生。并依托自己與同事以生命之考驗提交的“衢州地區鈾成礦預測技術研究”項目,完成了題為《浙江衢州地區火山巖型鈾礦成礦模式及成礦規律研究》的博士論文,提出了衢州“三層樓”火山巖型鈾成礦模式。
在完成地質科研成果的同時,韓效忠還認真進行理論學術研究,發表論文40篇(第一作者10篇,其中1篇為SCI),理論成果得到同行專家的認可。由于成果顯著、事跡突出,韓效忠先后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和二等獎各2項,申請專利1項,獲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一等獎2項,并獲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三屆青年地質科技銀錘獎。
2012年夏,韓效忠作為專業人才調入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在新的崗位上,他結合煤田業已形成的地質資料,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采用“鈾煤兼探”的思路,先后承擔了“內蒙古恩格日音和烏蘭諾爾鈾礦資源遠景調查”、“內蒙古蘇吉和陶力嘎查鈾礦資源遠景調查”、“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恩格日音鈾礦普查”和“內蒙古二連盆地巴彥烏拉南部地區鈾成礦規律研究”4個項目,發現了恩格日音中型鈾礦床和多個鈾成礦遠景區段。可以這樣說,如果在核工業系統工作時著重于理論研究為主的話,那么在中煤地總公司工作時則將理論切實轉化為生產實踐,使韓效忠逐漸成長為創新型、實用型人才。
在總公司地調分公司工作期間,韓效忠擔任分公司副經理、項目負責人,發表學術論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均為EI),先后獲總公司“專業學術帶頭人”稱號,“石景山區先進科技、管理、高技能人才”稱號,前不久又被任命為經理、黨支部書記,入選2014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共同開展的人才遴選工程,是選拔培養中青年學術領軍人才的重大人才工程,此次全國共有390人入選,當選的難度可想而知。
地質專家也有情,縱使榮譽披掛時
都說地質工作是男人的工作,因為男人要遠行,要長年跑野外。可如果男人的事業沒有女人的支持,他們恐怕也無法在一線安心勘探生產。而提起家中妻子對自己的理解和支持,年已不惑的韓效忠也是淚光閃動。
韓效忠從事地質工作的這些年來,從助理工程師開始,逐漸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從普通地質員成長為國家“863”項目首席科學家之一,這里面包括自身努力、各級領導和同志們的支持,以及家人的幫助。韓效忠的妻子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毅然決然地一人擔負起了照顧幼小的孩子和料理好家庭生活瑣事的重任。如同重大戰役行動一樣,需要一支部隊堅守陣地,也需要另一支部隊撤出陣地,保衛家園。效忠的妻子和中國許許多多知書達理、賢惠善良的知識女性一樣,雖也不甘,雖然不舍,雖有難過,但還是放下了自己的事業,全身心地支持丈夫心無牽掛地向前沖鋒。
“效忠,咱們倆都從事研究工作,就無法照顧家庭。你是男人,應該在外面闖闖,我業務水平不如你,還是我留下來照顧家里吧!”當時,妻子說的這句話,讓效忠感動得熱淚流淌,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句話,并暗暗發誓,永遠好好愛她。
說句那實在話,我也有愛
常思念那個夢中的她、夢中的她
這是前些年一首軍旅紅歌《說句心里話》中的幾句歌詞,表達了邊防戰士為祖國平安和親人幸福,忍受思念思鄉之情堅守在自己哨位上的一種奉獻情懷。而這首歌也成為韓效忠在外工作閑暇時最愛聽的中國好聲音。
對還不滿一歲的女兒,人到中年的效忠也是滿心歡喜。女兒現在很招人疼愛。如果沒去野外出工,效忠每天上下班坐地鐵單程就要一個多小時,也是夠累的。即使這樣,他回家顧不上休息,第一件事就是抱起襁褓中的女兒,看了又看,親了又親。既有父親的一份喜愛,也有一絲愧疚在里面。
原來,女兒剛出生一個多月,韓效忠就去野外出工了。他作為鈾礦這一塊的主要負責人,必須到內蒙古地區施工現場進行一線指揮勘測、鉆探,而這一出去就是半年多的時間。等他結束了鈾礦打鉆工程,歸心似箭地回到家時,女兒已經半歲多了,和媽媽已非常熟悉親近,而對這位陌生的父親卻很膽怯,他剛一抱抱,女兒就哭,嚇得效忠后來連女兒也不敢抱了。妻子告訴他說,你別一上來就要硬抱她,孩子認生,你先得拍拍她,拿個小東西逗逗她,等和你熟了,她就讓你抱了!過了兩天,效忠按照妻子的這個方法去實踐,終于,他再抱起自己可愛的女兒時,女兒不再哭了,而是沖他“咦、咦”笑了。效忠激動得滿臉通紅,快看快看,女兒讓我抱了。那神情仿佛自己又抱回了一個大獎杯。但真正讓他覺得愧疚的是,由于忙于工作和事業,自己對孩子的照顧太少、太少了。
“我只是做了一點自己所喜歡的工作,這也是我的職業病吧,每年不在外邊跑上半年,干些活,身上就難受。說句真心話,從參加工作到現在,這么多年來,自己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離不開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無論是208大隊、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還是現在咱們中煤地總公司,都給了我一個廣闊成長施展的舞臺,特別是這次,有總局和總公司的全力支持和推薦,我才幸運取得了這么大的榮譽,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借這個機會,我向各級領導和同事們表示感謝。其實,榮譽是集體的,我只是代表大家把它領回來了!”韓效忠道出了西北漢子的質樸與實在。
有情有義,懂得感恩,這也是效忠事業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韓經理也比較忙,在我們進行采訪的這段時間中,有一兩名員工前來請示工作,我們不好長時間打擾下去,便結束采訪欣然返程。送我們出來,在等待電梯的時候,韓效忠向我們表示,成績已成過去,展望未來,自己將繼續沿著地質科學研究和生產這條道路走下去,刻苦學習,不斷進取,在為國家多找礦、找好礦的基礎上,實現自我價值,完成人生升華!
這些話,同樣是我們對這位地質專家的祝愿,希望他在自己所鐘愛的地質事業道路上越走越遠……
?
?
上一篇:總公司喜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下一篇:總局領導春節前夕開展走訪慰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