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日,我局組織在漢黨員學習會。局黨委書記劉占庫主持并領學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高德容同志的先進事跡。?
????? 高德榮,男,獨龍族,云南貢山人。曾先后擔任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鄉長,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副縣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長,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務,2014年5月退休。高德榮同志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是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光輝典范,是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干部的學習楷模。他數十年如一日扎根邊疆山區,懷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滿腔熱情,積極為教育奔波、為環保呼吁、為鄉親解難,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抓機遇、謀發展、搞建設、興產業,改變了獨龍江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后、發展遲緩的面貌。他愛民至深、為民至誠,視百姓為父母、待群眾如親人,堅守獨龍江,扎根群眾中,為造福一方百姓傾注了心血和汗水,受到廣大群眾的熱切歡迎。他做人坦蕩磊落、為官清正廉潔,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和親屬謀取好處,一輩子不圖名利、不求回報,展現了共產黨人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 高德榮同志的事跡體現了“把生命融入事業,把真心交給群眾,把赤誠獻給組織的崇高境界。通過學習,大家深感要保持黨的先進性,需要有千千萬萬個高德榮這樣一民為心、踏實干事、無私奉獻的黨員干部。
??? 劉書記要求,全局干部職工合理安排時間,采用集中學和自主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網絡、報刊、視頻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高德榮的先進事跡,并以高德榮同志的先進事跡為鏡子,自覺查找差距和不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做好各項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
附:高德榮同志先進事跡
?
傾心為民的獨龍族“老縣長”
——云南干部高德榮踐行群眾路線感人事跡
在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區云南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獨龍族干部高德榮多年來從改善交通條件著手,手把手幫扶群眾發展致富產業;任州領導后,為了群眾早日脫貧,申請堅守獨龍江;他不求回報,不謀私利,群眾尊稱他“老縣長”,稱他是群眾路線的模范踐行者。
心系群眾堅守獨龍江
獨龍江鄉有逾4000名獨龍族群眾,偏遠閉塞等因素疊加,貧窮落后。通縣城90多公里的簡易公路1999年修通,現在仍有半年因大雪封山而中斷。
59歲的高德榮1975年畢業于怒江州師范學校并留校工作。他任過鄉長、縣長等職,甚至放棄到省里工作的機會。“獨龍江的落后和貧困讓他放不下。”貢山縣政協原主席趙學煌說,老縣長幼年家貧,是黨和政府及鄉親養育他長大,與獨龍族鄉親血肉相連的感情與生俱來。
“第一次見老縣長,感覺樣子就跟村里老大爹一樣。”雙拉娃村村民王麗萍說。在這位“老大爹”的多年幫扶下,王麗萍家種包谷、洋芋、苦蕎,養豬羊,兩個孩子也上了學,去年還買了輛摩托車。高德榮的車里常備著些大米、油等,下鄉時遇到貧困群眾,他總是給予幫助。“這些年,他的工資大部分是這樣花出去的。”趙學煌說。
高德榮說:“自己的私事再大也是小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1988年,任獨龍江鄉鄉長的他帶著兩位干部直奔昆明,向有關部門反映獨龍江的貧困問題。他的真誠和獨龍江的困難打動了領導,給獨龍江鄉安排350萬元。于是他領著大家擴建了鄉衛生院、中心校、四座人馬吊橋等。
快要封山和開山時高德榮常駐守雪山,與交通部門人員刨開雪堆開辟運輸通道。2007年5月,高德榮等人被雪崩掩埋,幸虧被及時發現獲救。“這樣的經歷太多了,在獨龍江工作你顧不了這些危險。”高德榮說。
丙當村小組護林員木新榮和老縣長相識多年,多次一起巡山,老縣長和木新榮一樣用砍刀開路,啃干糧喝冷水睡防雨布。木新榮說,他還送給我攝像機讓多拍珍稀動物,做好記錄,讓我好好看好這片山林。
高德榮2006年2月當選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根據工作需要,州里同意了他回獨龍江的請求。于是他把“辦公室”搬進了獨龍江。2012年,他卸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只保留“州委獨龍江幫扶領導小組副組長”的頭銜。他說,這個我愿繼續擔任,因獨龍族群眾還沒有脫貧。
干到前頭帶動群眾發展
“老縣長”的“辦公室”在田間地頭、施工現場、火塘邊。當地許多村民養蜂,但蜜蜂進洞筑巢比例低和產量不高的問題經常困擾著大家。養蜂收入高,高德榮就帶頭養蜂,總結經驗,很快蜂箱“存桶”率達到50%。現在,他碰到養殖戶都要傳授經驗。
“獨龍江的草果種植也是老縣長帶頭的。”獨龍江鄉黨委書記和國雄說,2007年高德榮就邀請專家開始探索種植草果,并帶頭種。獨龍江鄉適宜草果生長,草果現在成了當地重要產業。全鄉去年畝產超500公斤的有20戶,全鄉草果收成達到80噸。
巴坡村新農村指導員李明富說,在巴坡村,老縣長自己拿出種苗,把村干部喊來手把手教。“我在這里做指導員三個多月,在村里見到他幾十次,一來就在基地和群眾家里住幾天。示范的草果有收獲了,價格不錯,群眾就跟著種。巴坡村蜜蜂養殖已有2000箱,草果也種了2500多畝。”
離鄉政府三四公里的地方有一排房屋,院子里養了魚、豬,種了菜,這是高德榮的工作站,也是他培訓當地群眾的“基地”。培訓內容豐富,從政策到法律、科技,延伸到家庭成員間的相處之道,他可以說上一天。鄉親們很喜歡聽他講,常常是幾十名群眾圍坐在他身邊。培訓時間也不固定,一有時間他就宰豬、殺雞,組織群眾們來“基地”培訓,晚了大家伙就睡在工作站里。2010年,省里啟動“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項目。面對獨龍族人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機會,他把“辦公室”設在獨龍江的決心更加堅定。“上級照顧我們,兄弟民族支援我們。但不要總想伸手要,要多想如何放手干。”
現在,高德榮醞釀著更大的愿望:公路向北延伸進西藏,向東連接迪慶,從根本上解決怒江州交通“瓶頸”問題,將獨龍江與西藏察隅、云南迪慶的梅里雪山合成一個環行旅游線路,讓美麗的獨龍江成為旅游勝地。
令人敬畏講原則的老縣長
多年來,高德榮竭盡所能,把國家對少數民族群眾的扶持政策落實好,督促實施好幫扶工程,讓群眾得實惠。很多人對他又敬又畏。“畏”的是他講原則,事情做得不對,工作干得不好,他絕不留情嚴厲批評。而“敬”的是他身正風清,敬業奉獻,不謀私利。
當地群眾一說老縣長就說他“良心好”。但干部們找他談工作,卻猶豫再三,準備好才“敢”去。獨龍江鄉副鄉長余金成說,老縣長性子直、脾氣烈,對獨龍江了如指掌,對扶持政策爛熟在心。談工作一項政策、一個內容沒說對,他能馬上指出,如關鍵問題答不上,還會當場批評。
1996年獨龍江簡易公路挖建中,高德榮提出,要力爭最大限度保護好沿途的植被資源。每一次下工地、進村子,發現有亂砍亂伐,他當場嚴批,還向鄉林業站舉報。鄉林業自然保護所副所長和小陽說,這三年,老縣長舉報的案件就不下10件。貢山縣林業局局長肖永福說,老縣長一人對獨龍江動植物的保護,超過我們幾個森管員的力量。
在“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作中,高德榮負責現場督戰安居房建設、交通道路等項目工程的總體推進。做幫扶項目的各施工隊負責人,很“怕”老縣長,因為老縣長常在各項目點巡查,哪個項目點是什么情況,進度如何,他了如指掌。每當施工隊因為主觀因素而影響了工程質量、進度和安全工作時,老縣長會直言不諱地指出。
兒子高黎明印象中的父親一直忙,從小到大陪伴他們的大多都是母親。高黎明畢業后回貢山考公務員,連考3年才考上。有人認為父親身為州級領導,給兒子安排個工作很簡單。但父親對他說:“好好用功,多看看書。”“任州領導后按規定可安排一套房子,但他沒有要,連現金補貼也沒有要”,高黎明說.
年近六旬的高德榮,現仍奮戰在幫扶工程的一線。他說:“看到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是我最大的快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