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號:用奮斗澆灌青春
從青澀學子到企業技術管理骨干,
張號參加工作以來的8年,
是在成長中不斷尋找和確立坐標的8年。
2012年,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張號來到湖北局,依托局勘查院項目平臺的歷練,憑著勇于創新、勇于擔當、甘于平凡的工作信念,經過8年的歷練,今年剛30出頭的他已成長為獨立承擔大型項目的技術骨干,成為第三代地質人中的佼佼者。2018、2019年度連續被評為湖北局優秀技術人員,2019年被授予“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青年崗位能手。
一、西行千里入疆,投身煤田事業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這首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地質隊員之歌》,傳唱五十多年,今天依然是引領地質人不斷前行的火種。
剛工作的張號,響應湖北局黨委號召,滿懷理想奔赴新疆接受一線鍛煉。在這里,迎接他的除了大漠孤煙的雄渾,更有惡劣的氣候、艱苦的野外工作環境。來不及慢慢適應,他立即投入到繁忙的項目中,頭頂晨霧出,肩披星月回,白天在野外進行鉆探編錄,晚上在挑燈整理資料。
“想想老一代地質人的艱苦,今天的這些不算什么。我慢慢沉下心來,多看工作少看生活,多想辦法少想困難,從認認真真跑一條線、仔仔細細編一段巖芯開始。”
在這里,張號和小伙伴們傳承地質“三光榮四特別”精神,用腳步丈量邊塞大地,從野外踏勘、地質填圖、孔位設計到地質編錄、報告編寫。在疆鍛煉的3年,他熟練掌握了業務全套流程和方法,開始獨立擔任項目負責人。
期間,他參與編制的《新疆和什托洛蓋煤田和布克賽爾縣五號井露天勘探報告》《新疆尼勒克縣農四師七十二團煤礦露天勘探報告》,分別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第十七屆優質地質報告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
二、歸漢與時俱進,轉戰新型地質
順應地勘行業發展,湖北局從單一煤炭資源勘探向新能源、多礦種勘探拓展,涉入頁巖氣勘查。張號被召回武漢,開始陸續參加和負責“荊門—京山地區頁巖氣資源遠景調查項目” “湖北省秭歸縣文化鄉—巴東縣稅家鄉頁巖氣資源調查評價” “江西豐城地區贛豐地1井鉆探與測錄井工程” “湖北咸豐尖山—高樂山頁巖氣區塊有利區評價優選” “安徽南陵地區頁巖氣皖望地1井鉆測錄工程” 等數十個頁巖氣勘查項目。
張號說,他獨立負責的項目中有幾個印象最深刻......
2017年開展的“江西豐城地區贛豐地1井鉆探工程”,是勘查院首次在湖北省外的中央財政項目,也是獲得的首個頁巖氣綜合施工項目,設計井深1500米。為了做好項目,張號帶領項目組制作了詳細工作計劃及工程預案,從工程形象到項目質量,從項目開孔到終孔驗收、報告提交,受到專家領導的高度好評。其間,為了加快進度,項目連續一個月通宵做頁巖氣試驗,但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項目達到了良好的氣顯效果。
"帶著安全帽出工汗如雨下,流進眼睛里扎得痛"
2018年開展的“鶴峰走馬——鐵爐遠景區頁巖氣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項目”所在地的地形非常險要,山高路滑,當時施工時恰逢一年最熱的季節,野外蚊蟲非常多,每天穿著工作服,起早貪黑,頂著烈日,整整40多天沒有一天休息。
當火苗'膨'的一下串起來時,很激動!”
2018年張號負責開展的“湖北咸豐尖山—高樂山頁巖氣區塊有利評價優選”項目在鉆井施工即將進入目的層前,項目組一刻不休,輪流排班,出現氣顯很明顯的層段時,大伙更是像打了雞血一樣全員上崗。
最終咸地2井發現3個頁巖氣含氣層段,且含氣量較大。專家組一致認為鉆探工程所取得的成果突出,是湖北省頁巖氣在鄂西地區取得重大突破,這項成果還在國資委信息報道中進行了刊登。
2019年,張號團隊負責的“皖望地1井”,是長江下游下揚子板塊頁巖氣調查科技攻堅戰在安徽省望江境內的首井,項目要求很高。他認真履行設計施工任務的同時,精心謀劃、精心組織、精細施工,歷時75天完鉆1300余米,全孔巖芯采取率達96%,超額完成鉆探、測井、錄井施工任務,專家組高度贊揚了項目施工管理水平,肯定了鉆孔施工質量。
為了使項目成果有亮點,張號帶著項目組的小伙子們查閱大量資料和論文,嘗試用新方法對項目地層的厘定做了大量的論證及分析,用新的數據處理軟件,期間因數據量過大導致電腦崩潰。經過孜孜不倦的努力,專家組評價成果報告野外工作扎實、綜合研究深入、工作思路新穎、成效顯著,被評為優秀成果報告,并充分肯定了項目組的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
近年來,張號直接參與和負責的各類頁巖氣項目共10個,完成產值近3000余萬元,不僅他自己通過項目鍛煉成長為湖北局的頁巖氣專家,同時也使湖北局的頁巖氣勘查水平處在了湖北省前列。
此期間,張號2016年主編的《湖北秭歸-巴東頁巖氣資源遠景調查報告》榮獲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優質地質勘查報告一等獎;
2017年負責“江西豐城地區贛豐地1井鉆探與測錄井工程”、2019年負責的“湖北咸豐尖山-高樂山頁巖氣區塊有利區評價優選”分別被評為湖北煤炭地質局安全文明標準化鉆機;
2019年負責的“下揚子頁巖氣科技攻堅項目“安徽南陵地區頁巖氣皖望地1井鉆測錄工程”榮獲中國地質調查局2019年度項目成果優秀獎。
三、提升綜合能力 ,走上管理崗位
做好“一個人”,還要帶好“一群人”。
為培養復合型青年人才,2016年底,張號開始擔任勘查院工程技術部副主任。他開始由技術向技術加管理拓展,從一名技術型骨干向一名優秀的技術型管理者轉變,開始關注市場,關注團隊的成長。
時逢地勘行業大環境持續下行,面對困境,在思考與探索的同時,他一方面積極開拓市場,建立了一批長期合作客戶;一方面研判形勢,從服務國家戰略,向綠色生態地質轉型著手,逐步打開環境評價等新型地質業務領域。2020年初,80后的張號被任命為勘查院副總工程師兼任環保中心主任。
四、沖上抗疫一線 ,危難中顯擔當
“雖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沖在最前線,但我會盡自己的力量守護我的家鄉”。
2019年歲末年初的全國戰“疫”,家住湖北武漢黃陂區的張號一回到家鄉,就拿起小喇叭在村子里開展抗疫宣傳。
防疫吃勁的關鍵階段,他天天參加日常記錄檢查,為村民采購生活物資。看似簡單,其實是個體力活,到定點采購點都要提前“搶”,去晚了東西就沒了,還擔心買漏了,采購完再一家一戶送。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人生是出局還是出彩,關鍵在于是否付出了勤奮和汗水。面對近年來資源勘查市場的嚴重萎縮,張號沒有抱怨環境,而是懷著一顆平常心,一顆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心,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在一個一個的項目中磨練自己,用行動點燃人生的蠟燭。
下一篇:奮斗者 | 佘爭輝:地質人在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