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reiiu"></menuitem>
      <samp id="reiiu"></samp>
      <b id="reiiu"><ins id="reiiu"><ruby id="reiiu"></ruby></ins></b><samp id="reiiu"></samp>
      <menuitem id="reiiu"><strong id="reiiu"></strong></menuitem>

    2.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progress id="reiiu"><bdo id="reiiu"></bdo></progress>
      新聞中心
      news
      聚焦兩會 | 實現由礦業向“美”產業的轉型升級
      發布時間:2022-03-10 來源:中國礦業報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資源型城市轉型

        ◎? 本報記者 劉曉慧

        2021年,盡管仍受疫情影響,在諸多經濟強勢進位的城市中,不乏像榆林、鄂爾多斯、包頭這類資源型城市。可以說豐富的能源資源為一座城市經濟的復蘇和振興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對于資源型城市來說,資源是雙刃劍。從一定程度上講,資源也將成為遏制區域發展的“資源陷阱”。如黑龍江鶴崗、甘肅玉門等城市都是典型的資源枯竭城市,靠煤炭、石油等資源而興盛,一旦資源枯竭,也便喪失了經濟支柱產業。如何實現資源型城市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也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熱議的話題。

      3.png

        以項目為王奮力拼個新銅陵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銅陵市委書記丁純表示,要探索資源型城市發展新路,“堅持項目為王,奮力拼出一個新銅陵”。

        安徽省銅陵市的產銅史已有3500年。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個銅工業基地、第一支銅業股票都來自銅陵。2009年,銅陵被列入了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謀求轉型發展。2019年,在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典型經驗報道中,銅陵曾作為典型城市被重磅推介。2021年,堅持把實體經濟和制造業作為最大家業來打造,緊扣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抓實畝均效益評價,統籌推進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銅陵市工業投資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評居全國第2,獲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通報激勵表揚。銅陵有色躍居世界500強第407位,較上年前進49位。

        “銅陵市靠工業和制造業起家,也必須靠工業和制造業走向未來。銅陵需要推動傳統制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延伸。”丁純表示,銅陵將繼續著力推動銅礦山、銅加工、銅冶煉三項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做足銅加工的大文章。堅持一手鍛長板,抓住銅、延伸銅,推動傳統產業往高端環節走,做強做優首位銅產業;一手補短板,不唯銅、超越銅,推動新興產業往核心環節走,打造“133”先進制造業集群(即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1個首位制造業集群,化工新材料、專用裝備、綠色建材3個特色優勢先進制造業集群,新一代半導體材料、高端元器件及電子材料、新能源3個具有優勢潛力的戰略性新興制造業集群),形成與長三角中心城市產業梯度互補、深度融合、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推動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力爭“十四五”末,經濟總量倍增。GDP邁進20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800億元,規上工業營收突破5000億元。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作為資源型城市,我們將加快城市綠色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丁純表示。

        打造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先行示范

        山西陽泉,一個以煤炭為主導產業的資源型城市,建市60多年來,累計生產原煤18億噸,平均每平方公里產煤35萬噸,是全國單位面積產煤最多的地區,為山西省經濟高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長期高強度、粗放煤炭開采,煤電等傳統產業占比高,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破壞……陽泉有著所有資源型城市的“通病”,轉型壓力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為陽泉市高質量轉型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干勁。”全國人大代表、陽泉市委書記雷健坤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受啟發,也倍感振奮。雷健坤表示,陽泉市要在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戰略中找準新定位,搶抓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這一戰略機遇,做優傳統能源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她表示,下一步陽泉市將圍繞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要求,打造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先行示范。

        要優化產業結構方面,深入實施工業賦能育新、數字經濟優先發展、服務業擴容提質等戰略,協同推進傳統產業內涵集約發展和新興產業集群規模發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布局建設“5G+”智慧礦山,推廣綠色開采技術應用。錨定新能源電池、新型碳基、新型有色金屬、新型半導體、新型綠色建材五個方向,推動新材料產業延鏈強鏈。深入實施數字基建、數字場景創新、數字產品制造、數字賦能、數字治理提升“五大工程”,塑造彎道超車、換道領跑的新優勢,全力打造“智車之城”。在推進創新驅動方面,錨定創建國家級創新型城市、申報國家級高新區的目標,建設日昌晶藍寶石和貝特瑞負極材料等重點項目,建成達效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藍寶石生產加工基地和全國第三大負極材料生產基地。加快實施電解鋁、水泥、耐火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打好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升級、創新人才集聚和創新文化提升的“組合拳”。要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轉型蹚新路的關鍵一招,繼續實施營商環境首位戰略、開放格局重塑戰略,不斷激活發展動力。推動主體倍增工程,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速與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聯通、聯動、協同、協作。支持陽泉優勢特色產品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實施生態筑基戰略,統籌做好“兩河四山一泉域”生態保護,高質量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和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在全社會營造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陽泉將進一步凝聚轉型共識,提振發展信心,奮勇爭先進位,努力蹚出具有本市特色的轉型新路,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雷健坤表示。

        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杜兒坪礦治理后的矸石山休閑公園

        推動“煤”經濟向“美”經濟轉變

        “資源型地區是我國資源能源供應的主體和基礎工業的主要集聚區,為我國工業體系的形成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工業旅游已成為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破解發展難題的新路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王愛琴建議支持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工業旅游。

        資源型地區積累了豐厚的工業遺產,可以發展重工業旅游、高科技旅游、手工業旅游等多種工業旅游形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及多部委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全國資源型城市為主體,以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工業文化遺產為基礎的政策框架逐步完善,工作合力不斷增強,資源型地區工業旅游快速發展。

        山西的工業旅游起步較早。中國煤炭博物館于1989年開館,山西汾酒博物館于2007年開館。平朔露天煤礦堅持邊開采邊恢復生態,于20世紀90年代開辟了工業旅游線路。山西還陸續開發了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太鋼博物園等,工業旅游經濟發展勢頭正猛。

        “工業遺產的保護和活化利用仍不被社會所重視,工業旅游區標配設施不全,工業旅游投入與回報不對等,區域協作還不夠。”王愛琴表示,當前工業旅游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政策落實難,產業支持力度弱,開發形式單一,尚未形成體系。

        她建議,一是將工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積極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實現工業文明的動態傳承。二是理順體制機制,加快衰退產業產區轉型發展,加大對工業旅游等接續替代產業的專項扶持,通過引導性資金投入、項目支持緩解工業旅游資金短缺的矛盾,激發發展活力。三是推動符合條件的工業文化主題博物館進入公益博物館項目扶助范疇,打造一批工業文明保護傳承新載體、工業旅游互動體驗新場景。四是因產制宜分類施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建設以工業文化為核心的工業文化景觀、科普示范基地、研學基地、工業文化教育實踐基地。五是實施“工業旅游+生態”“工業旅游+科技”“工業旅游+文創”計劃,統籌規劃、協同推進,構建工業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六是突出地方特色行業特征,形成具有產業規模、集聚效應、旅游吸引力的工業旅游發展集群,推動“油”經濟向“游”經濟轉變、“煤”經濟向“美”經濟轉變,助力實現產業結構多元化、輕型化,促進工業提質增效。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