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曉慧
近兩年,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景氣度持續上升,電動車市場共振,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高增長。隨著“雙碳”工作的推進,我國鋰電產業發展迅猛,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如何破解鋰資源需求與供給矛盾,成為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供需錯位致上游原材料價格上行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一片興旺。全國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非常好,增長了1倍多,預計今年能達到預期目標,可能大幅超出預期目標。
需求在不斷擴大,原材料供應端狀況如何?世界鋰資源嚴重分布不均,澳大利亞約占據全球90%的鋰礦石供給。而我國鋰資源儲量雖然位于世界前列,但鋰原料供應不足,對外依存度較高。
市場旺盛的需求及原材料供應緊張向上游傳導,導致原材料價格上行。且隨著國際局勢的不確定,原材料價格上漲趨勢不斷強化。當前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高漲,動力電池成本大幅攀升。2021年年初碳酸鋰價格僅5.5萬元/噸,年末價格為26.6萬元/噸,年漲幅432%。2022年初,碳酸鋰價格達到30萬元/噸,之后價格持續暴漲,2月中旬價格跳到40萬元/噸,3月初更是突破50萬元/噸大關。
今年兩會,國家提出繼續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肖亞慶表示,將實施多項政策措施,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充電設施獎補、車船稅減免優惠等政策。同時,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可以預見,未來鋰行業景氣度或超預期,鋰行業供需矛盾也亟待解決。?
加大國內鋰礦資源開發
鋰資源供應缺口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能優勢就顯得尤為重要。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關于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中表示,從2020年四季度至今,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已經從4.4萬元/噸翻了11倍。各大機構認為,由于供應緊張局面短期難以緩解,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將持續上漲。鋰資源是鋰電池的核心原材料,正確認識和把握鋰電池初級產品供給保障,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從目前行業形式看,當前鋰資源供需形勢嚴峻,行業發展面臨挑戰。應加快國內鋰資源勘探開發,保障供應鏈安全,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提升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也呼吁,加快四川鋰礦資源綠色開發。蔣衛平表示,四川省鋰礦資源豐富,建議加快川內鋰礦資源開發利用,借鑒海內外優秀礦山的成功開發運營經驗,推動礦山的綠色開發,并力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及人員就業,將四川的鋰礦資源優勢轉變為產能優勢。
在此前“促進工業和信息化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的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提出,強化資源保障,適度加快國內鋰、鎳等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曾表示,今年將針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揮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確保政策有效銜接,統籌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強與青海、四川、江西等省溝通協調,推動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
鼓勵廢舊鋰電池回收
鋰離子電池回收主要集中在對正極材料中有價金屬鈷、鋰和錳的回收利用,除了能避免有價金屬的流失之外,還能減少給環境帶來不利影響的物質的排放。
江西贛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在一份報告中顯示,2020年,國內回收鋰金屬達到1.05萬噸,預計到2025年,鋰資源回收將達到5萬噸,市場價值規模達到70億。未來的鋰資源回收是除了鹵水和礦石提鋰之外的第三大鋰資源的來源。
緩解原材料供應緊張,建立完善的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迫在眉睫。
兩會期間,農工黨中央就關于健全我國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支撐體系建言。
農工黨中央在提案指出,盡管國家近幾年在構建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方面連續出臺多項政策,但總體來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在關鍵技術方面,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前端亟需解決的動力鋰電池退役判定標準及檢測技術、可梯級利用電池剩余價值評估技術、單體電池的自動化拆解和材料分選技術缺失。在發展動力方面,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動力鋰電池回收的核心措施發布的政策約束性不強,且在多方面缺乏配套的獎勵機制和監管手段。同時,受限于多種原因,行業內的大多數企業處于略微盈利甚至虧損狀態。在科技支撐方面,鋰電池回收相關科研項目研究存在碎片化,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產學研脫節現象依然存在。在環境風險方面,由于我國尚未制定廢舊鋰電池處理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導致很多企業回收處置不當,造成水和重金屬污染。
農工黨中央在提案中建議,要加強行業技術攻關。提升關鍵性技術研發力度,包括鋰電池退役判定標準及檢測技術、可梯級利用電池剩余價值評估技術等。提升現有廢舊鋰電池回收技術及工藝水平,鼓勵企業積極發展更易實現批量化處理和更少后續污染的回收利用技術,推進全產業鏈工程技術能力建設。積極運用新技術,提高廢舊動力鋰電池評估及分選效率。加強信息技術在動力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應用,聯合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鋰電池、動力鋰電池分選及拆解、梯次利用公司等主體,共建逆向大數據系統,實現可追溯管理。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應側重支持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化關鍵技術、回收利用重點設備的研發以及鋰電池回收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探索建立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押金制度,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和汽車報廢拆解公司等主體給予點對點激勵。對鋰電池回收利用公司給予稅收優惠。建立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和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廢舊動力鋰電池評估機制和定價機制。探索成立行業內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促進鋰電池回收企業遵循標準并降低企業技術研發的成本和風險。鼓勵行業內部形成知識產權集合體,提升行業整體技術層級。要高度重視回收利用污染防控。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重慶市工商聯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華針對廢舊鋰電池高效回收及綜合利用提出,我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渠道、安全拆解、環保處理、利用用途、產品質量及資源化技術路徑,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應出臺更具支撐力和強制力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約束非正規廢舊電池回收行為,支持具資質回收企業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提升技術、促進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