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在全國地質找礦整裝勘查經驗交流會上指出
地質找礦新機制的核心是整裝勘查
(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如何用找礦新機制推進整裝勘查?如何通過實施整裝勘查促進找礦突破?如何破解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的難題?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在全國地質找礦整裝勘查經驗交流會總結中給出了答案。
汪民在講話中指出,要用地質找礦新機制的理念來詮釋整裝勘查。地質找礦新機制就是:“公益先行,商業跟進,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前三句話講的是各項資金的定位,整裝勘查是組織措施,快速突破是目標,所以只有通過推進整裝勘查,才能達到快速突破的目的。整裝勘查是新機制的重要內容,地質找礦新機制的核心是整裝勘查,所以推進整裝勘查不能偏離地質找礦新機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整裝勘查就是計劃經濟時期由國家出錢的“大會戰”。推進整裝勘查,不能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去。
就新機制下整裝勘查的內涵,汪民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就是在全國重點成礦區帶,以國家緊缺礦種、找礦風險大而又具有找礦突破潛力的礦種為主,以集中成片、集中勘查的方式推進工作,落實地質找礦新機制。一是整裝勘查要根據規劃重點考慮國家緊缺礦種、找礦風險大的礦種;二是在成礦背景和成礦條件相近的區域選擇;三是整裝勘查區應該具備一定的工作基礎。在推進整裝勘查時要高度重視以下問題:
第一,充分調動地勘單位找礦的積極性和找礦突破的能動性。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一定要站在增強資源、能源保障能力的高度上,一方面為地勘單位找礦創造條件、做好服務;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引導地勘單位通過找礦積累資本,引導地勘單位在企業化的道路上與大企業聯盟,抓住難得機遇走向市場。
第二,準確定位公益性地質工作。公益性地質工作是基礎性工作,不加強就會削弱地質工作。加強公益性地質工作這個基礎,不僅為提高資源保障能力作貢獻,同時也為解決重大資源環境問題提供支撐。
第三,培育探采一體化企業。在地質找礦新機制下全國涌現了許多整裝勘查的模式,一些勘查主體本身既有勘查技術又有經濟實力,走的都是探采一體化的路子,這為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了一個方向和思路:如果探礦就是為了采礦,找礦的速度就會加快。
第四,要抓好礦業權管理。礦業權管理是推進整裝勘查的核心和最重要的手段。礦業權管理有六方面的內容:一是調查評價,要掌握和了解本地的資源價值,做好礦業權的規劃、布局;二是推進資源整合,通過整合規范礦業開發秩序;三是通過市場方式配置礦業權;四是規范礦業權管理,嚴格監管;五是完善機制,順暢管理;六是保護礦業權人權益,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整裝勘查區要優先重點落實好這些政策。
汪民指出,關于礦業權招拍掛和出讓方式的問題,哪些礦種是高風險、哪些礦種是低風險,下一步要具體化。對所有低風險的礦種,在投放礦業權時必須要有礦業權實施方案,涉及到國家規劃的方案,須經國土資源部同意。此外,還要求具備勘查資質、有勘查方案和資金投入能力。比如煤炭,國家出資開展必要的前期工作,編制好礦業權方案以后,根據市場需要進行宏觀調控,然后有計劃地向市場投放,投放方式主要以招拍掛的形式進行。
汪民強調,關于整裝勘查的組織實施,首先要明確我們是地質找礦的主要推動者、發動者,也是整裝勘查的參與者,我們自己要動起來,從找礦部署、方案制定、管理、服務和監督以及找礦技術、資金、隊伍等方面實現對接,最終促成找礦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