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reiiu"></menuitem>
      <samp id="reiiu"></samp>
      <b id="reiiu"><ins id="reiiu"><ruby id="reiiu"></ruby></ins></b><samp id="reiiu"></samp>
      <menuitem id="reiiu"><strong id="reiiu"></strong></menuitem>

    2.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progress id="reiiu"><bdo id="reiiu"></bdo></progress>
      新聞中心
      news
      “嵩縣模式”在探索中前進
      發布時間:2012-04-13 來源:煤炭地質總局

      來 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在“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中誕生的“嵩縣模式”,如今又有了新的進展:河南地礦局探索實行的訂單式找礦、契約式找礦等做法,值得業界關注——
       ? “嵩縣模式”的實質是建立找礦避險機制
       ? 幾年前,河南地礦局探索了一種新的找礦工作模式,人稱“嵩縣模式”。
       ? 河南地礦局副局長王建平說,嵩縣模式也叫整合勘查。在我們推進自有礦業權勘查中,按照整裝部署的思路,把地勘單位的自有礦業權按照成礦區帶整合起來,使小的勘查區變成大的勘查區,使小的項目整合成大的項目,來引入大企業的投資,以找礦大會戰的方式實現找礦突破,在找礦取得突破之后,收益由探礦權人、承擔勘查的地勘單位、投資企業來分享。
       ? “嵩縣模式”的實質,是建立了一個找礦避險的機制。
       ? 嵩縣的整合勘查由河南地礦局與五礦集團共同開展的,是將河南地礦局下屬3個地質隊8個探礦權在一個礦區進行整合,探索找礦新路徑,最終實現了突破。王建平介紹:“整個嵩縣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經提交了一個大型的金礦產地,成為100噸規模的金資源礦產勘查開發基地。”
       ? “很有趣的是,原來地勘單位認為有找礦突破可能、專家看好、在8個探礦權中排第一位的礦區,并沒有按預想那樣的取得找礦突破,排在第二位的探礦權也沒有取得大的成果,而排在第三位的探礦權最后實現了找礦突破。由此聯想到,整合勘查是把單個礦業權的勘查風險,采取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方式分散。如果把更多的礦業權整合起來,找礦的概率會大大提高,找礦風險可以得到分擔。” 王建平說。
       ? 由整合勘查到訂單找礦是地質工作的自然延伸
       ? 嵩縣的整合一開始是把8個礦業權整合起來。按照概率,怎么把更多的礦業權有效地整合起來,以降低找礦風險、提高找礦效果?
       ? 河南地礦局進一步探索:把全局300多個自有探礦權統一做成一個項目包,以項目包實現全局的整合,目的是使找礦的概率進一步提高。
       ? 談到當初的設計,王建平說:“如果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地質找礦是一種產品的話,地勘單位就是生產商,它具有設備、技術、管理的優勢,但缺少生產的原材料——礦業權。而有了礦業權要生產出優質產品,還需要流動資金——資本,因此找礦過程中必須解決資本的投入問題。如果能找到大的客戶,事先把我們的找礦成果預定,那就解決了投入問題。由此我們以局為單元,與大企業如五礦集團、洛鉬集團、省煤化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這些大客戶先給我們一部分找礦訂金,我們按照他們的找礦需求安排找礦。通常是做到普查以下程度的礦產地,由我們自主安排;達到詳查時,客戶可以進一步跟蹤監管,最終成果再以詳查后評估的價格轉讓給預訂的大客戶。”
       ? 洛鉬集團就是一下拿出5000萬元,交給河南地礦局實行訂單找礦的第一個“客戶”。
       ? 洛鉬集團董事長段玉賢說:“作為礦山企業,我們的目的是要把企業做強做大,但礦山企業關鍵在資源。這方面我們走過一些彎路,為了盡快獲取資源,在社會上到處跑,結果效果非常差。找到河南地礦局后,兩家簽訂長期合作戰略協議。礦山企業就是開礦,地質部門就是找礦,他們有他們的優勢,我們有在開發礦山上的優勢。通過合作,可達到優勢互補、雙方共贏,把錢放給他們,是放心的。因為地礦局在誠信上、技術上都是非常不錯的,我們第一次合作,就給河南地礦局‘放’了5000萬。”
       ? 第一個訂單找礦項目是新疆東戈壁鉬礦項目。這一項目如今已取得重大進展:歷時8個月,探明鉬金屬量50.8萬噸,平均品位0.11%,礦床規模達到特大型。段玉賢說:“通過合作,這個礦從設計到礦山開發的前期工作全部做到位了。這里邊,地礦局也有股份,他們擁有永久的收益。我認為,這個合作是最佳的合作。”
       ? 說起當時合作的感受,河南地礦局局長唐全國說:“接了5000萬元的訂單找礦,我覺得是壓力,也是一種責任。這不是簡單地簽一個協議,人家要發展,投資5000萬抱了很大的希望,把這一‘寶’押在地礦局的頭上,我們一定要講誠信,盡最大努力把礦找出來。”
       ? 東戈壁鉬礦項目訂單找礦取得成功后,洛鉬集團后續又將5個億的訂單找礦項目交給了河南地礦局。
       ? 訂單找礦實現了勘查與開發的無縫對接
       ? 訂單找礦有何要點與作用?
       ? 按照王建平的看法,訂單找礦有兩個要點:一是訂單找礦的對象是企業與地礦局的合作。這一合作是以隊為基礎、以局為單元的運作,企業與地礦局合作所形成的契約關系的實現,是依賴全局的技術力量和礦業權包來完成的,以保證最終的成果。二是必須有一個利益合理分配的契約,這是訂單找礦的基礎。
       ? 訂單找礦的優勢在何處?
       ? 一是能夠實現找礦快速突破。由于有足額的資金投入,大大提高了找礦效率。僅2009年一年,河南地礦局就實現了省內千鶴沖鉬礦和省外新疆東戈壁鉬礦兩個礦區同時完成詳查與勘探的成績,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 二是訂單找礦使得地質找礦與市場變化的節拍合拍。“我們那年在1年內完成了2個鉬礦詳查勘探項目,就預感到鉬礦市場會有潛在的變化。只有鉬礦市場好的時候完成勘探任務,才能使找礦成果得到及時轉化。我們以往的地質工作往往是這個礦在熱的時候才開始部署,幾年工作下來后市場早已變化。地質找礦要與市場變化的節拍合拍,這對地質工作市場化是極為重要的。”王建平強調。
       ? 三是實現開采與開發的無縫對接。“我們由上游向下游延伸、采礦企業由下游向上游延伸,兩者的緊密結合,是在勘查過程中實現的,我們按照客戶的需求來找礦,用戶提前介入,完成礦山設計與前期的準備。” 洛鉬集團負責人說。
       ? 與風險勘查基金合作的新探索
       ? 探索沒有停頓。如今,河南地礦局又在探索與風險勘查基金的有效合作。
       ? 王建平說,從訂單找礦來看,客戶無論多大,他的需求都是有限的。而地勘單位找礦活動是連續的、有計劃進行的,怎么能讓地勘單位有計劃的找礦與找礦成果及時轉化的市場行為銜接起來?能不能把訂單對象變成“承銷商”,由“承銷商”承銷我們的找礦成果?
       ? 河南地礦局選擇與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中直國際進行新的合作探索。
       ? 風險勘查基金為什么選擇與地勘單位合作?合作的動力何在?
       ? 該基金管理公司負責人說:“我們進軍資源領域后,礦業權到市場去買,后來發現效果不好,花了不少冤枉錢。我們與國有大型專業的地勘單位合作,感覺能降低投資的盲目性,提升其專業水平。從今年起用基金模式投入,訂了5年,每年是2億元,每年分別在3月底和6月底各投入1億元,今年的1億元已經支付了。”
       ? “你們要得到什么回報?”記者很關注這點。
       ? “說回報之前,首先要考慮風險。” 基金管理公司負責人這樣說,“現在河南地礦局一個很好的規避風險的措施,就是它有一個礦業權包,不限礦種,不限地區。從投資角度說,組合投資是控制投資風險的一個最好的手段。我們現在主要要控制技術風險,將來成果出來后,我們希望在更廣闊的層面上進行資本市場運作。”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