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nuitem id="reiiu"></menuitem>
      <samp id="reiiu"></samp>
      <b id="reiiu"><ins id="reiiu"><ruby id="reiiu"></ruby></ins></b><samp id="reiiu"></samp>
      <menuitem id="reiiu"><strong id="reiiu"></strong></menuitem>

    2.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
      <progress id="reiiu"></progress><progress id="reiiu"><bdo id="reiiu"></bdo></progress>
      新聞中心
      news
      國務院批復《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
      發布時間:2012-04-27 來源:煤炭地質總局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 全國劃分
      22個崩塌滑坡易發區、17個泥石流易發區、12個地面沉降和地裂縫易發區和18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初步建立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

       ?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國務院日前已批復《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

       ? 《規劃》全面分析了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現狀與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時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目標和工作任務。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地質環境的人為擾動、特殊的自然條件,以及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十二五”期間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形勢更加嚴峻,防治任務十分繁重。同時,我國地質災害點多面廣,已發現約23萬處地質災害隱患,其中需要治理的滑坡泥石流有2.8萬處,其中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有1800多個。為此,“十二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將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最高價值準則,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為核心,按照“屬地為主,分級分類負責”,“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合理避讓,重點治理”,“依靠科技,注重成效”的原則,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能力,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全面提高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 《規劃》在全國劃分出22個崩塌滑坡易發區、17個泥石流易發區、12個地面沉降和地裂縫易發區,以及總面積128.8萬平方公里的18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搬遷(避讓)與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應急技術體系建設、科學技術研究支撐等工作。完成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調查任務,全面查清地質災害隱患的基本情況。初步建立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基本建成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基本解決防災減災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顯著增強防御地質災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實現同等致災強度下因災傷亡人數明顯減少,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逐步降低,地質災害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顯著減輕,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到2020年,全面建成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威脅,使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明顯減少。地質災害防治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等的“十有縣”建設基本覆蓋山地丘陵地區的所有縣(市、區),汶川地震災區、三峽庫區不出現重大群死群傷地質災害事件。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