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十大地礦新聞
文章來源: 國土資源網
1. 國際金融危機下,黨和國家領導人更加重視地質工作
溫家寶總理2009年11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發表講話時提出,要大膽探索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資源探測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種資源。
李克強副總理2009年8月17日考察中國地質科學院,在與院士座談時強調,加大地質勘查工作力度,立足國內,切實加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并就國內有沒有資源潛力,有沒有可能保障資源能源自給,問計地質學家。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就資源保障問題第二次問計地質學家。
2009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發布實施。規劃提出找礦實現重大突破,礦產資源持續供應能力不斷增強,礦產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水平明顯提高,礦山地質環境和礦區土地復墾狀況明顯改善,礦產資源管理能力與水平明顯提高的目標任務。
2. 國土資源部發起全國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活動
2009年3月31日,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大討論圍繞十大主題,涉及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進行研討,并于12月初步形成7個文件成果,包括促進地質找礦改革、建立勘查新機制、加強地勘行業管理與服務、加強地質工作科技創新、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推進境外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等。
3. 我國接連發現超大型鐵礦,陸域凍土帶首次鉆獲天然氣水合物
2009年6月,遼寧本溪大臺溝發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鐵礦,控制資源量30億噸。12月,河北唐山灤南縣發現10億噸鐵礦。
9月,我國地質工作者首次在青海天峻縣木里鎮永久凍土帶多次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成為第一個在中低緯度凍土區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是繼加拿大、美國之后第三個在陸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中央地勘基金運行以來,已發現14處煤鈾金鉛鋅等重要礦產大型礦產地。
4. 中央財政設立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
2009年8月6日,國土資源部與財政部聯合下發《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從2009年起,中央財政設立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
5月,《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響應工作方案》發布。11月25日,在湖北黃石舉行的地災應急綜合技術演練,首次使用了衛星、無人駕駛飛機、飛艇等裝備及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12月21日,全國321個首批地災群測群防“十有縣”產生。
5. 我國地質科研取得重大成果
2009年10月18日,我國“海洋六號”調查船建造成功并正式加入海洋地質調查行列,成為世界第一艘綜合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船。
我國牽頭的《1:500萬國際亞洲地質圖》編制項目初步完成。中俄蒙哈韓五國合作的《1:250萬亞洲中部及鄰區地質圖系》全部完成。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開始編制我國第二代《中國區域地質志》。中國海及鄰域地學系列圖編制項目啟動。
6. 我國首創土壤碳儲量計算方法
2009年,我國地質工作者以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與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相結合,提出單位土壤碳量概念和計算方法,為全球碳循環研究提供精確數據。
此外,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了我國二氧化碳地質儲存關鍵技術研究。11月,亞洲開發銀行贊助的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示范項目也在北京啟動。
7.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成建制轉入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2009年6月,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成建制轉入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標志著中央管理地勘單位邁出整合第一步。
8. 清華大學恢復了已取消57年的地學學科
2009年7月10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標志著取消了57年的清華大學地學研究再次上馬。
2009年,中國10余家高校增設或恢復地質及相關專業,應對地質人才的社會需求。云南大學等9家院校增設地學專業。中國地質大學等4所院校新增自主設置的地學專業。
9. 河南地礦局啟動礦產資源整裝勘查
2009年初,河南省地礦局響應國土資源部整裝勘查的號召,在嵩縣整合局屬礦業權進行整裝勘查,并與中國五礦、永煤集團等合作建立融資平臺。
2009年以來,國土資源部與河北、新疆、河南等省區簽訂部省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資源整裝勘查。四川、寧夏、青海、吉林等省區也啟動了整裝勘查。
10. 五礦集團收購澳大利亞OZ礦業公司
2009年6月11日,中國五礦集團旗下的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以13.86億美元成功收購澳大利亞OZMinerals公司部分資產。
??? 此外,中國有色礦業公司收購贊比亞盧安夏銅礦;兗州煤業收購澳菲利克斯100%股權;華東有色地質局1.8億元人民幣控股非洲銅礦;中國寶鋼2.86億元參股澳阿奎拉礦業公司15%股權;吉恩鎳業1.9億加元收購加拿大皇家礦業公司;紫金礦業33.68億元人民幣收購澳洲銅金礦公司;廣東順德日新公司150億元人民幣收購智利一座30億噸儲量的鐵礦。
上一篇:2010年地質勘查行業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