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礦產經濟10年后對GDP的貢獻率將超過30%
文章來源: 新華網
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合理有序地開發礦產資源將為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預計到2020年礦產業對西藏GDP的貢獻率將達到30%-50%。
今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將西藏建成“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對此,多吉院士表示,戰略資源儲備基地的建設,既是資源立足國內的需要,也能增強中國在國際資源市場上的話語權。
西藏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床、礦點及礦化點3000余處,涉及礦種102種。在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的礦產中,有12種礦產居全國前5位、18種居前10位,鉻、銅的保有儲量更分別位列全國第一。
“目前西藏的礦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處于起步階段,對GDP的貢獻率只有3%左右。西藏的產業80%為傳統產業,農牧民占總人口的80%。”多吉院士說,所以,西藏的發展需要有比例有選擇地走工業化道路,需要合理有序地開發優勢礦產。
他同時強調,西藏的特殊自然環境決定了礦業發展只能走“綠色礦業”之路,把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不能走先破壞再保護的老路;還需要把資源開采和當地老百姓的利益相結合,建設“和諧礦山”。
據介紹,目前西藏已初步劃分出9個重點礦業經濟發展區,主要包括以玉龍銅礦為龍頭的藏東地區礦業經濟發展區;藏中地區以甲馬、驅龍為主的銅、鉛、鋅等多金屬礦業經濟發展區;藏西北地區的鹽湖礦產礦業經濟發展區等。
多吉院士表示,隨著投入的到位和技術的提高,藏西北地區的鹽湖礦產和鋰資源有望建成全國重要的資源基地。
“到2020年,礦產業對西藏GDP的貢獻率超過30%時,西藏的資源優勢將全面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將減輕傳統農牧業對環境的巨大壓力。”多吉院士說。
上一篇:國土資源系統支援西南抗旱